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19第5期 / 正文

汪勇:小“片警”的大情怀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19-12-13 10:03 作者:本刊记者 徐旻禾

“群众的事听到了不能装作没听到,看到了不能装作没看到,上午能办到的绝不能拖到下午办。”

清晨五点,古城西安的天空刚刚开始泛亮,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韩森寨派出所民警汪勇已经出门了,他要绕着0.52公里的咸东社区跑上一圈。

“脚板”片儿警

13年前,从部队到了派出所,汪勇成为了一名基层民警。曾经有一个刑警梦的他,对这个岗位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琐碎。

咸东社区面积不大,人员复杂,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房子,被五个城中村包围,治安隐患大。仅入室盗窃案,一年内就多达80余起,群众上二楼送娃,下楼自行车就不见了。

刚开始工作,汪勇常常连门都进不了。好不容易遇到群众家里有人,一问情况群众很抵触,说“案子破不了,问这问那的,我家也被盗了,你知道不?”社区民警公示牌上,汪勇的照片也被人涂抹上了厚厚的泥巴。

汪勇没有气馁,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万千百”计划:走万里路、进千家户、解百家难。尤其是要解决社区里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特殊困难群体等人的实际困难。

辖区下岗工人老李,因为家庭原因精神受刺激,发病时,时常打砸小区住户门窗,搞得四邻不安,人见人躲。汪勇提着水果去了四趟,终于敲开了门,“李哥,我来看看你!”一句话让老李缓解了敌对情绪,让他进了屋……爬楼梯、串巷子,“几年之内穿烂了8双鞋”。汪勇用“脚板”和真情跑出了群众的信任。

2017年10月,珠海警方在侦办一起电信诈骗案时,得知一名主要嫌疑人居住在咸东社区,但其反侦查意识很强,专案组几次抓捕都扑了空。

汪勇迅速发动信息员和群众搜集线索,很快,逃犯的行踪就浮出水面,其体貌特征、行踪时间地点、具体藏匿位置、所住房间是否装有防护网都一清二楚,仅用11天就将潜逃两年的嫌疑人成功抓获。

在汪勇的努力下,咸东社区形成了“社区民警——巡逻队员——内部保安——治安志愿者”四位一体治安人防网络,激活社区每一个“平安因子”参与平安建设。那个曾经四处透风、案件高发的咸东社区,治安防控能力不断升级,发案率直线下降,成为“全国治安综合防范示范社区”之一。

“平板”副所长

任韩森寨派出所户政副所长后,汪勇仍兼任咸东社区的社区民警。每天早上跑这一圈,不仅是为了锻炼,更是为了了解社区情况,这样汪勇才觉得心里踏实。

十九大之后,汪勇先后参加公安部公安系统党代表全国宣传,各地市的宣讲活动共130多场次,东到厦门,西到西藏。

在福建、浙江,汪勇发现一些城市街面警力看似不多,常态的监控主要依靠天眼等设施,“街上穿警服的那么少,发案率却那么低,破案率还那么高。”

咸东社区以前只有60多路监控,汪勇回来后,又增加了30多路,覆盖整个社区大街小巷的各个院落。另外,在咸东社区有60多个固定点,都安装了一键报警装置。居民在发现治安事件又不方便打电话时,可直接按下红点报警,位于社区警务室的后台立即会弹出报警位置,并实时打开报警区域的视频监控。同时,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的手机上也会及时收到信息。

“以往我们对重点人群的监控只能靠人力,有时候找不到人,现在智能平台会根据人脸识别系统抓拍时间,自动分析监控人出入规律,就可以实现精确管控。”汪勇介绍。随着网络的完善,未来所有重点人员进出辖区,社区民警都会收到适时提醒。

韩森路派出所还协调科技公司为社区老年人订制了300多

个一键报警手环,让老人的安全又多了一份保障。刚装上不久,27号院一位老太太突发眩晕症后,通过一键报警手环发出求助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救助。

随着时代的进步,咸东社区的“汗水警务”,也快步向着“智慧警务”转变。“这些预警一并接入平台,基本上可以实现社区全覆盖,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也为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固定证据、及时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汪勇说。

把老百姓放在心上的党代表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公安二级英模”“三秦楷模”“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当问及获得这些荣誉最大的感触时,汪勇说:“我只是做了一些分内事。”

在社区家委会主任徐奶奶的手机通讯录里,汪勇的名字排在第一个。

老伴去世后孩子在外工作,她一个人独居。那年冬天,她突然头晕腹痛,给汪勇打了电话。没两分钟,汪勇就骑着自行车,冒着雨雪抄小道赶到徐奶奶家中。

进门后,他蹲下身子,背着徐奶奶跨出屋门就往外跑。“我躺着,啥都看不清,我就听。”徐奶奶回忆道,“只要我能听到汪勇的声音,就说明他在,我心里就踏实。”

参加十九大之前,一位群众找到了汪勇,说自家一个租户抱养了孩子,一直养到了九岁多,却因为没有户口无法上学。因为无法确定孩子的出生信息,多次往返民政局与派出所都解决不了,只好来求助他这名党代表。

“群众的事听到了不能装作没听到,看到了不能装作没看到,上午能办到的绝不能拖到下午办。”多年来,汪勇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着这“三个不能”。他带着群众前往孩子生父所在的渭南,经过当地派出所拉网式排查,孩子生父已经病逝,生母也已经改嫁到外地。为了能让孩子有学上,汪勇又前往生母居住地,通过做工作将孩子的户口报在了生母名下,九岁的孩子终于能走进校园。

“党代表不光是一种身份,民警也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多的是责任和使命。”汪勇说,“说到老百姓心上不叫群众路线,做到老百姓心上才叫走群众路线。”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