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19第7期 / 正文

农科城的“凌”云壮志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19-10-08 17:00

    杨陵是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以中国的“农科城”著称于世。1934年,于右任先生和杨虎城将军在杨陵发起并创办了我国西北地区第一所农业高等学府——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形成了杨陵现代农业科教事业的第一个发展高峰,使其成为我国极负盛名的农业科学和教育基地。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的历史渊源,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全面加强了对杨陵的建设。

  此后,杨陵经历了武功地区科学机关党委、武功农业科研中心、杨陵特区、杨陵区、杨陵高新区的曲折探索。1996年8月30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西安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后,专程到杨陵考察,指出“科技和高教不应形成两大系统,应当逐步联合”,应当“在中国办一个农业科研、教学的综合体系,还要加上开放”,“如果省里对这件事有意,我愿意去推动,这是一个大的改革,是高校与科研之间的互补,这对西北农业的发展,对科教体制的改革都有意义。”

  经过考察调研,陕西省上报了《国家级杨陵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实施方案》。1997年3月初,李岚清同志就杨陵的问题向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作了专题汇报。李鹏同志数次安排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国务委员宋健和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三局局长袁隐,以及十几个部委的同志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杨陵的问题。

  3月5日,李鹏同志在参加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陕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杨陵不仅仅对农业教育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将对全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发展起到一个示范和推进作用,要给予政策和投入上的倾斜、支持,要充分发挥这个农科教基地的作用。他最后说:“开发区国家已经不再审批了,名称当然也就不能再叫了。农业是要搞试验示范的,那就干脆叫‘示范区’吧!”于是,杨陵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名称暂定下来。

  3月12日,李鹏同志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41次总理办公会议,同意建立陕西省杨陵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明确杨陵示范区由陕西省政府直接领导,要求陕西省和中央有关单位要对示范区的发展给予支持、加大投入力度,中央财政在示范区建立初期要适当安排部分开办经费。3月25日,为加强招商引资、开展国际合作,经陕西省政府研究决定,杨陵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中的“陵”更改为“凌”。7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关于建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及其实施方案》,同意将示范区定名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序列。

  1997年7月29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大会在杨凌原武功农业科研中心科学会堂举行。至此,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正式成立。

  20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共建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杨凌示范区依靠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种活”了这片国家“试验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示范推广道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今天,杨凌示范区这架集聚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大地之犁,正在向着“科技杨凌、人才杨凌、园林杨凌、富裕杨凌”的目标昂首阔步、继续前行。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