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19第7期 / 正文

“天路”如何再续前缘?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19-10-08 17:02

1.jpg

西安西关机场(西安老机场),是1924年修建的陕西省第一个简易机场,位于西安市西稍门的西南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次扩建和整修,机场的碎石跑道被改为水泥跑道。1966年,机场的跑道被延长到2200米;1985年,跑道又被延长到2500米,停机坪也同时被扩建。西关机场与钟楼的直线距离仅4.4公里,是当时我国各机场中距离当地市区最近的一个。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西安老机场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但要进一步扩建,又没有足够的空间。经过多次调研和协商,中国民航总局和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要对机场进行搬迁。于是,有关部门在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后认为,空军在咸阳的十六航校机场可以扩建为民用机场。

1982年,时任陕西省委书记马文瑞向邓小平同志呈专函汇报说明:“希望空军把咸阳底张机场交给地方使用,改为民航机场;因涉及空军、民航、陕西省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意见又不尽一致,恳请国务院解决这个问题。”1984年3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建设西安咸阳机场,并将其列为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

这一新机场,被命名为“西安航空港咸阳机场”,其一期工程占地7500亩,总投资2.76亿元,于1987年8月20日动工,由中国民航总局承担机场跑道、停机坪和候机楼建设,由陕西省负责征地、村庄迁建和机场汽车专用公路工程的建设。

1991年12月10日,西安航空港咸阳机场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和通航仪式,翻开了陕西民航事业发展的崭新一页。1995年8月16日,中国民航总局作出批复,正式命名新机场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000年8月,该机场二期工程开始建设,至2003年9月16日完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15亿元,建成了T2航站楼,可保证旅客年吞吐量达1000万人次;至2012年5月3日,T3航站楼也开始使用。

2017年11月18日,民航局出具《关于报送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意见的函》,同意建设三期工程。这标志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工程获得民航局立项阶段的行业批准。

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空中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家关中平原城市群唯一的国际机场。多年来,该机场一直在我国民航机场业保持着行业领先地位,运输业务量快速增长,构建起了陕西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航空大通道。

2017年,该机场全年完成航班起降31.8万架次、旅客吞吐量4185.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7%、13.1%、11.2%,增速位列中国十大机场第一、第一和第三。 

2018年4月25日,国家发改委、民航局正式批复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这是继郑州、青岛、成都、重庆、北京、上海、广州、长沙、贵阳、杭州、宁波之后,由国家层面批复的又一个临空经济示范区。这将进一步强化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整合放大“临空+自贸+保税”的叠加优势,构建西安通达世界的“空中丝绸之路”,打造吸纳全球要素资源的开放门户;进一步促进空港、陆港、高铁港“三港联动”,不断提升西安枢纽地位,增强陕西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为聚力发展“三个经济”、加快追赶超越提供强大动能。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