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建国70年三秦儿女演绎出了改革和发展的辉煌,那么,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陕西进入全方位改革发展的新阶段。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对陕西作出“追赶超越”的科学定位,提出“五个扎实”的明确要求,为我省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7年5月7日,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创新更加成为陕西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的第一动力。
在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五新”战略任务中,培育新动能和激发新活力两大任务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四化同步”发展为方向,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陕西发展由要素驱动为主向以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要打破观念的束缚、体制的羁绊,以更加主动的态度、更加有效的措施,不断激发各个方面蕴藏的强大动能,让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源泉充分涌流,让三秦大地焕发出热潮涌动、百舸争流的勃勃生机。
“一院一所”模式是陕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功典范。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以市场为导向,探索出了“开放办所、专业孵化、择机退出、创业生态”和“三位一体,母体控股、股权激励、资本运作”的创新模式,开辟了一条院所做强做大的新路径,为全省科技创新做出了示范。
2015年2月15日,来到陕西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前往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参观。在产业化展示区,习近平总书记仔细了解研究所在产业化方面取得的成就。陕西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让习近平总书记深感欣慰。
2016年7月,《陕西省2016年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院创新模式复制推广工作方案》印发,专门在全省推进“一院一所”模式。模式的复制推广,是陕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陕西不断深化改革的具体行动。
特别是2017年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成立,更为陕西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一年多来,陕西自贸区紧扣党中央、国务院赋予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2017年7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陕西自贸实验区杨凌示范区考察时,称赞陕西工商“微信办照”让群众不跑腿就能办事。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报,将我省工商登记“微信办照”改革,作为促进创业创新方面的典型案例予以表扬和推广。“微信办照”系统还入选中国电子政务年鉴,被评为2016年电子政务优秀案例。
舱单管理是国际贸易中一个重要的抓手,传统的海关进出口都是以舱单进行管理,如果在沿海或者沿边地区,那么舱单数量的多寡,对企业的影响并不直接,但是作为一个内陆港,如果还沿用传统的舱单模式,就会给进出口造成很多困难和成本的增加。
对此,西安海关根据内地企业进出口的特点和需求,及时进行了改革创新和探索,采取了“舱单归并”的模式,在大幅压缩企业通关成本的同时,也缩短了企业通关时间。“舱单归并”新模式,创造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西安样本”,被国务院作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进行复制推广。
“舱单归并”、查验单兵装备推广使用、24小时预约查验……一个个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创新举措,随着中欧班列(长安号)的运行发展,探索而成。随后,这些创新举措又从一个企业应用到一批企业,从一个区域覆盖到更广区域。制度创新复制推广、产业集聚、区域开放等红利接踵而来,中欧班列(长安号)让陕西自贸试验区这个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苗圃”持续成长。
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效能革命……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发展让陕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也催生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创新成果,让陕西自贸试验区拥有了越来越强的发展活力。 2018年1月至10月,中欧班列(长安号)共计开行1036列,是去年全年的5.3倍;运送货物105.45万吨,是去年全年的4.5倍;货值14.9亿美元,是去年全年的7.8倍。如今,中欧班列(长安号)已开通西安至中亚、欧洲的11条线路,建立海外仓8个,构建了全网物流体系,连接欧亚各主要城市。
借助中欧班列(长安号)、自贸试验区和越来越多的内陆口岸,陕西发展“三个经济”、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愿景正在变成生动的现实。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建国70年来,陕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到1995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用了17年;2010年实现历史性突破,跻身全国“万亿元俱乐部”,用了15年;而从一万亿元到2017年的两万多亿元,则只用了7年时间,时间缩短的背后,是我省改革开放的不断提升和跨越发展,凭着一股坚韧不屈的闯劲,三秦人民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三秦人民越来越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