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贫困地区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开展精神扶贫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举办专家讲座、现场心理疏导,激励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自信与斗志。
陕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是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所属的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社会组织。成立12年来,以抚慰、激励人民群众的心理为己任,运用心理健康知识为脱贫攻坚贡献精神力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扶智,做好特殊群体精神扶贫
儿童村、敬老院等特殊群体的集中所在地,往往为人们所忽视,也是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难点所在。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自成立后,持之以恒地组织学会专家赴儿童村、敬老院等地,为这里的孩子和老人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识讲座,并不定期送去急需的生活用品,开创了一种独具特色扶智、扶志的心理扶贫模式。
西安儿童村和三原儿童村收养的都是服刑人员子女,尽管他们的物质条件和人身安全有保障了,但孩子们的精神上一度处于阴郁、孤僻、乃至仇视社会的状态。18年来,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的爱心团队,持续不断地走进西安、三原,江西九江等地的儿童村,用慈母之心把一个个服刑人员子女教育成充满正能量的阳光少年。
“见到了慈爱的心理学老师,她们像母亲一样温暖了我,用眼神鼓励了我,教我们如何做人,使我有了生活的自信。”孤儿王婷动情地说。
敬老院的老人尽管有舒适的生活条件,但内心孤独和寂寞,本质就是一种精神贫困。多年来,研究会坚持不懈地走进敬老院,给老人们送去胜似儿女的孝敬与温暖,使曾经孤独的老人身心健康,精神矍铄。
“国家的好政策让我老有所依,爱心团队的到来让我老有所乐,我们不能像原来一样等靠要。”陇县敬老院的老人感慨万千。
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持续努力,研究会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基层社区的广泛支持,已拓展建立西安、未央、咸阳、三原、商洛、灞桥及社区老年儿童心理健康基地等七个基地,使心理健康教育遍及全省,造福千家万户。
扶志,救治贫困群众心理之“病”
要让贫困户摆脱贫困,必须先要改变一部分贫困群众“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思想,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引导群众转变“等靠要”心态的良药和精准扶贫工作的突破口。
2018年7月,研究会的几位心理健康专家,来到商洛市镇安县云盖寺镇东洞村就“扶志扶智”专题对这里的群众进行心理辅导。
专家们围绕党的扶贫政策和如何在脱贫致富路上树立自信和斗志,用鲜活的小事例和通俗的语言,激励村民们克服困难要靠自己,脱贫致富要靠自信,为100多名群众做了一场生动的报告。报告会后,专家们还和几位典型的贫困户进行了个别交流,给他们进行了现场疏导。
这种教育方式,使身处秦岭大山的老百姓大开眼界,茅塞顿开。他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要脱贫”的积极性、“我能脱贫”的信心明显增强。一位村民热切地说:“你们心理专家的到来,给我治好了‘心’病,我一定要克服懒病,自强不息,争取早日脱贫!”
“一场心理健康报告,给村民们种下了自信、自强的种子,比给他们送钱还重要。”许多包扶干部由衷地说。
贫困地区的教师对当地的扶贫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心态影响着学生,学生又把这种心态传播给家长。为此,在心理扶贫初见成效的基础上,专家们在镇安县云盖寺镇东洞村举办心理学讲座,对100多名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中,专家们围绕老师为贫困地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发挥的重要作用、老师对培养孩子自信和阳光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希望老师把培养自信的方法传授给大山的孩子们。
“理论讲解针对性很强,学习掌握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特别是如何树立积极的心态,启发很大,很多内容让自己豁然开朗,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很有帮助。”听完讲座后,教师们一致表示受益匪浅。
扶心,凸显基地积极作用
扶贫中,最难扶的是心。经过学会的不懈努力,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的扶心作用逐渐得到凸显,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出了积极有力的促进作用。
针对商洛市洛南县贫困户多、留守儿童多、教育条件差等问题,研究会成立了商洛心理健康基地,并运用已经成熟的“心理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行为习惯。
基地组建的爱心团队定期走进洛南县儿童福利院、留守儿童服务中心进行心灵抚慰,帮助孩子们变得积极阳光。
“短短二十分钟,孩子们换了模样,心理健康教育是送我们最好的礼物!”儿童福利院的院长激动地说,该院轮椅女孩李欣经过心理辅导,现在自己搞创作写小说赚钱了。
在洛南县马河村上完心理健康课后,村民们感慨地说:“一万次的物质救助,比不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唤醒!”
截至目前,研究会在洛南县接受心理扶贫超过了6万人次,心理辅导个案超过了3000人次,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和好评。
针对宝鸡市陇县的贫困情况,研究会在这里建立了宝鸡心理健康基地,并向当地的心理学专家及志愿者传授心理扶贫技能技巧和方式方法。
基地老师进社区、进村入户送去心理健康知识,启发引导他们树立自信、自立、自强、勤劳、感恩、坚韧、勇敢的品质,为早日脱贫,步入小康注入“心”动力和新希望。
留守妇女张文娟听完讲座后说:“今天听了心理健康家庭辅导,我明白了他在外拼搏,我在家也不能闲着,夫妻同心其利断金,要一起努力,早日走上致富路……”
一场场的心理讲座,催生了留守妇女的进取心,提振了她们的精气神。如今,三里营社区心理工作及“姐妹心灵驿站”已成为陇县工作亮点备受关注,受到了省妇联的表彰。
连续11年,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被省社科联评为“优秀社会组织”,研究会心理公益项目获得全国性大奖。2018年,会长宋馨荣获“中国公益人物”和“陕西公益大使”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