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70余个助力脱贫攻坚项目,累计支出善款8800万余元,直接受益人数30万余人。事实孤儿助学项目从2011年实施至今筹集善款1001万余元,为陕西省15个县的8785名事实孤儿发放助学金。沁蕾高中生助学项目累计募集善款513万元,资助陕西省15个县贫困女学生749人,帮助她们顺利考上大学。
陕西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由陕西省妇联发起成立,于2009年11月正式注册,是陕西唯一一家专门服务妇女儿童的地方性公募基金会。
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平等、合作、专业、创新的公益理念,从妇女儿童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公益倡导和社会资源动员,通过开展一系列妇女儿童救助和发展项目,使我省农村贫困妇女儿童和困境妇女儿童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基金会始终把目光瞄准处境最困难、最贫困的妇女儿童。通过深入调研,找准需求,以项目带动,探索模式,撬动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公益组织的作用,努力探索公益项目助力脱贫攻坚新模式,争取妇女儿童受益最大化。
助力低保家庭环境改善新模式。2018年基金会与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联合阿里巴巴公益发起了“低保家庭儿童关爱”公益项目。项目以“改善低保家庭儿童居住环境”为切入点,以“提升儿童及家庭综合发展能力”为宗旨,按“改善焕新环境、陪伴焕心成长、合作唤醒发展”的思路,带动全省优秀社会组织为6至16周岁儿童的低保家庭实施从环境到心灵的关爱帮扶。项目筹集资金总额为77万元,为延安市黄陵县100户低保家庭开展房屋改善及一年12次的儿童成长关爱活动。
打造妇女“两癌”健康扶贫新模式。项目于2015年7月正式启动,截止2018年10月,27所医院接受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捐赠设备价值810万元,17539名妇女接受宫颈癌检查。
探索农村(社区)妇女扶贫(减贫)新模式。该项目争取到社会捐赠32万元,在白水县建立了23个社区发展基金协会,协会以信贷形式为社区农户提供资金以增加创收致富机会。为白水县太香村四组社区发展基金协会注入20万元本金,使其改组为太香村乡村妇女发展基金协会,服务覆盖全村6个村民小组;为和家卓二组社区发展基金协会注入10万元本金,为两个协会配置电脑等办公必需品并提供技术支持,300余户农民直接受益。
试点社会力量服务农村留守儿童新模式。支持临渭区桥南镇留守儿童服务中心恢复重建(包括卫生厕所、厨房建设及厨房设备配置),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快乐健康教育干预,营造安全、卫生、快乐、健康、管理科学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投入资金84万元,帮助原“留守儿童之家”灾后重建,新建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常年服务留守儿童300人左右(包括住宿51人,周末和暑期服务200余人)。系统总结了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可持续发展的4个关键因素和2个成长因素,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的热烈欢迎。
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开展实施了70余个助力脱贫攻坚项目。截止2018年12月,基金会捐赠收入累计10436万元,公益性支出8825万元,直接受益人数30万余人。
基金会从2010年发起的沁蕾高中生助学项目,至今项目累计募集善款513万元,资助陕西省15个县的贫困女学生749人,并聘请心理专家对受助对象进行自信力集体辅导,从经济上和心理上同时给予帮助。
基金会在下乡中发现大量山区和偏远农村的学龄儿童在校就餐状况差,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于是下决心寻找资源,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因地制宜,花较少的钱解决孩子就餐难的策略模式。经严格考察和测算,平均一个学校投入4.5万即能较好解决问题,可让学生吃上热饭,喝上热水,且饭菜干净、卫生、营养、安全。经过几年努力,先后在11个国家级贫困县,投入资金248万元,为53所小学新建改建了小伙房,受益师生12000多人,还直接拉动政府2000多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食堂建设。项目探索出的偏远落后地区农村小学食堂建设新模式,为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供了经验,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广泛好评。
从2010年起,基金会项目开始聚焦事实孤儿这个群体。这些孩子境况类似孤儿,由于没有被纳入国家孤儿福利政策,其处境比孤儿更艰难。在省民政厅福利处的鼓励下,基金会推出了“事实孤儿助学试点项目”,千方百计寻找资源,希望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困境。
在项目县建立事实孤儿信息库(摸清底子);进行事实孤儿生存状况调查,向政府提交建言报告,推动政策改变;对事实孤儿提供助学金,避免其因生活极度困难导致失辍学和由此造成的外出乞讨流浪、犯罪等现象发生。基金会通过做好这几件事,2011年筹集到第一笔善款11000元,共资助了11名小学生。截止目前筹集善款达1001万余元,为陕西省15个县8785名事实孤儿提供经济和心理双层帮助,带动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2017年,该项目获评陕西省“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项目优秀扶贫案例,基金会也被陕西省民政厅评为5A级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