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19第9期 / 正文
陕西省慈善协会

架起通往幸福的“彩虹桥”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19-11-12 16:54

开展健康扶贫,筹集善款物19.36亿,实施健康扶贫项目41个,4.2万人受益;开展慈善教育扶贫,共募集资金4509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2006名;发挥慈善网络优势,推介众筹项目721个,网上募款8500万元。

1.jpg 

陕西省慈善协会自1996年成立以来,积极开展以扶贫济困为重点的各项慈善活动,不断推动我省慈善事业快速发展。24年来,协会累计募集善款物43亿元(其中资金15.8亿元,物资折价27.4亿元),实施13286个慈善项目,帮扶困难群众超过千万人次,使一大批困难群众和贫困地区得到及时救助。

近年来,协会将扶贫济困作为慈善工作的首要任务,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发挥慈善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的优势,不断激发社会各界的慈善热情与活力,汇聚和整合慈善资源,扎实推进慈善精准扶贫项目。

加强项目引进,创新扶贫模式

2016年,省慈善协会与省民政厅合作,创新开展救急难项目。该项目是由民政部主管,在全国范围内首次由社会组织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截至目前,累计争取政府购买服务资金2500万元,带动社会捐赠及网络众筹资金1611万元,对1159名恶性肿瘤、白血病、尿毒症、心血管等贫困大病患者实施救助。

为推动此项工作开展,协会还与省民政厅合作探索建立了救急难“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工作机制,使医疗合作与大病保险、慈善救助构成相对完善的保障体系,创新了社会组织健康扶贫的新模式。

近5年来,协会实施药品援助项目、医疗手术扶贫、医疗器械捐赠等慈善健康扶贫项目41个,筹集善款物19.36亿元,使4.2万人次肺癌、肾癌、白血病、先心病等贫困大病患者受益,切实减轻了贫困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

推进产业扶贫,夯实工作基础

慈善设施扶贫。1997年,为解决陕南秦巴山区贫困群众行路难、上学难等问题,协会实施了慈安桥项目,并逐步向全省扩展。先后累计筹资2.07亿元,在全省建桥4238座。特别是近年来,协会紧密围绕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质增速,扩大建桥规模和数量,加强质量管理,重点向国贫县倾斜,为贫困地区群众出行、农产品快速流通提供便利。据统计,仅2014至2018年,省级支持项目资金1.69亿元,建桥3151座,161万人受益。

慈善产业扶贫。与省工商联、省扶贫办、省光彩会合作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为民营企业开展精准扶贫和依法享受所得税减免提供慈善服务,调动了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同时,与省扶贫办合作建立“扶贫基金”,以中国社会扶贫网为载体,精准解决社会扶贫网上发布的脱贫需求问题,支持省上安排的扶贫项目及企业扶贫点项目,通过扶智、扶志等途径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目前已募集资金7164.4万元,投入1371万元,帮扶14个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此两项工作首创了全国社会组织参与产业扶贫案例。

救灾和灾后重建扶贫。协会5年来累计开展救灾和灾后重建扶贫项目105个,投入善款2416.2万元,帮助13.09万名受灾群众渡过生活难关,恢复农业生产。

开展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之“根”

为减轻贫困家庭学生上学负担,协会近5年来共募集资金4509万元,帮扶困难家庭12006名孩子完成大、中、小学的学业,并将资助重点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

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协会加强资源整合,加大平台建设。5年来募集资金2677万元,实施了以集中改善贫困山区中小学和幼儿园食宿、教学条件的“慈善筑巢”“关爱花蕾”项目以及“关爱儿童之家”(留守儿童)等三大项目287个,受益学生、儿童6.81万名。

以文化养老为核心,以城乡社区为阵地,协会于2017年在全省启动实施慈善老年大学项目,累计筹募资金911万元,在全省城乡社区建设67所慈善老年大学,其中在咸阳市长武县、淳化县、渭南市蒲城县、白水县、铜川市耀州区、汉中市南郑县、城固县、西乡县、安康市汉滨区、旬阳县、石泉县、岚皋县、商洛市商州区、镇安县、柞水县、榆林市子洲县、绥德县等17个国贫县建立慈善老年大学22个。

聚焦特困群体,解决实际困难

为解决困难家庭、贫困儿童、贫困老人、企业困难老职工等帮扶需求,协会在全省开展了春节、六一、老年节三大节日慰问帮扶困难群众和慈善帮困活动。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45亿元,帮扶慰问困难家庭、贫困儿童、贫困老人、企业困难老职工共计138万人。

协会积极推动实施“知青帮困”、“关爱抗战老兵”项目,帮扶困难老知青、抗战老兵1145名。2019年,协会与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合作设立了“陕西省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帮助退役军人解决实际困难、鼓励退役军人建功立业、营造崇军爱国的良好氛围,目前“陕西省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已到账3431万元,发放资金343万元,关爱生活困难退役军人155人。

发挥网络优势,精准识别施策

2017年11月,省扶贫办将中国社会扶贫网陕西运行工作交由省慈善协会承担以来,协会发挥自身优势,履行使命职责,主动参与脱贫攻坚重要任务,依托“扶贫驻村第一书记、‘两委会’、帮扶干部、扶贫工作队”四支队伍,创立了“省市统筹指导、县乡组织实施、乡镇检查落实、村级采集发布”的五级运行机制,不断扩大网络覆盖面;组建和实行了“志愿者、扶贫专家、电商扶贫、扶贫众筹、媒体扶贫”等五大联盟需求对接,着力提高帮扶活跃度与精准度;总结和探索出“一网统筹、多网联动、双线推进、高效对接,苏陕协作”五个方面的工作创新,进一步拓展了网络功能。

截止目前,全省社会扶贫网注册用户467万户,发布需求39万个,成功对接36万个,成功对接率达到91.75%。其总人口注册占比、社会帮扶参与度和成功对接率均在全国名列前茅。2018年荣获国家“‘互联网+社会扶贫’最佳突破奖”。

2016年以来,协会以“互联网+慈善”为驱动,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推动省市县三级慈善网互联互通;入驻腾讯公益、轻松筹、支付宝公益、美团公益等全国性网络众筹平台,策划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网捐项目。

每年腾讯9·9公益日活动中,协会通过宣讲动员社会公众和各级慈善组织积极参与,截止2018年底,省慈善协会推介众筹项目721个,累计网上募集善款8500万元,参与捐赠网民达220万人次。协会守望大山志愿者服务队在腾讯公益平台发起的“通往幸福的9.88公里”“通往幸福的彩虹桥”“外婆的礼物”等慈善公益项目,累计网络筹款241万元,参与人数3万余人。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