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19第9期 / 正文
陕西大红门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奋力攻坚开门“红”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19-11-13 11:22

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和政治引领作用,紧紧围绕“三抓三促四融合”工作思路,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创新实施志智双扶、产业帮扶、就业创业、困难帮扶四项工程。

1.jpg 

陕西大红门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集团下辖6个分(子)公司,参股和控股公司23个,注册资本1.6亿,业务涉及农业投资、商用地产、商业百货、酒店住宿、休闲娱乐、三位一体综合服务、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集团党支部成立于2008年6月,现有党员10名。

近年来,集团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和政治引领作用,紧紧围绕“三抓三促四融合”工作思路,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扎实开展“万企帮万村”工程,整合投入1500余万元参与脱贫攻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志智双扶增信心

为树立脱贫致富信心,集团聘请汉中市及高校农业专家、农技专家、土肥专家不定期在天明镇和桔园镇举办水稻种植、柑橘种植技术培训,并建立科技服务对接机制,实施科技脱贫。

根据贫困户情况确定特色项目,按照“一户一策、一村一品、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构想,集团出资100万专项资金对贫困户集中培训或一对一技术指导,帮助农户解决技术难题,增强了贫困农户自身“造血”功能,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针对当地经济发展缺人才、缺技术、缺信息的实际,为返乡创业人员和当地能人提供产业资金,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汉台区宗营社员孙明涛,2015年欲种莲藕120亩,由于引种缺资金,村组不敢将土地流转给他,集团主动为他提供资金8万元,还跟踪供应肥料13吨,当年就实现了致富增收,2017年孙明涛又流转土地500亩,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当选为村小组长。

从2013年开始,集团设立“101希望工程--岳明助学基金”,每年对101位品学兼优的困难家庭学生进行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项目实施6年来,累计资助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等33个镇困难学生700多位130余万元,部分被资助的学生完成学业后又回到集团工作,延续爱的传递。

连续3年给汉台区汉王镇光华小学捐赠价值3万元的教学体育器材、图书、校服等,改善了贫困村镇的办学条件,激发了学生发奋学习、改变家乡面貌,回报社会的信心。

产业帮扶重“造血”

集团旗下陕西大红门生态农业公司在城固县贫困地区天明镇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立有机大米农业园区,进行有机农业综合开发,并依托集团下属汉中市供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一县两区开办10个分社,开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综合服务,采取“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带动辐射周边1.5万农民、1万亩土地参与有机种植、养殖,与19个镇1700余农户、11个专业合作社签订2万余亩优质水稻订单收购合同。

集团成立电子商务公司,积极运用互联网+模式,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汉水农夫”品牌大米旗舰店,年销售汉中大米万吨以上,并将茶叶、木耳、香菇、蜂蜜等当地土特通过网络销售全国各地。延伸种植水稻、油菜、玉米、茶叶、中药材、烤烟、油牡丹等3万余亩,户均增收2000元,117户贫困户配股分红获得固定收益。

支持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集团购买1000多只仔鸭和9头仔猪,赠送给李福成等15户贫困户养殖,高于市场价格回收。农业公司被市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联合社被中国农业农村部、中国合作经济学会授予“三位一体”综合服务试验基地,被陕西省农资协会授予“全省农资示范店”,宗营分社被授予全市供销示范合作社。

集团还协助解决南郑区龙头山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因公路改造需要搬迁的难题,先后投入资金400万元,使其由单一养殖,走向繁育、养殖、深加工一条龙经营,解决300余名困难群众在当地就业。

就业就在“家门口”

依托城固天明有机大米现代农业园区,与村组协商,组织农民在园区投劳务工,每年在种植、养殖、田管、收割、运输等环节吸收当地200余名村民在园区务工,将运输任务承包给200多农户,年劳务收入超过100万元,户均超过5000元。其中固定在园区务工贫困户13人,增加收入16.24万元。

黄垭村60岁村民李正荣,妻子患白血病,因病致贫,而且无法分身外出打工,园区聘任其担任生产管理员,每月岗位工资和劳务补贴达到2500元,既发挥了本人特长,又改善了家庭窘况。

集团下属公司,直接参股和控股公司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 大红门百货自营和联营商铺80多家,为社会提供劳务就业岗位800多个,50余户贫困户自主创办养殖、种植、乡村旅游等致富产业。城固天明有机大米现代农业园区被汉中市、城固县分别授予就业扶贫基地。

困难帮扶“常态化”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集团以慈善公益活动为载体,积极参与社会光彩事业和扶贫帮困事业。每年拿出20万元,不定期走访贫困户、困难党员,及时送去慰问金、食物、衣物为社区听障老人捐赠助听器50套,给贫困群众捐赠棉被、羽绒服170套,给环卫工人捐助雨衣、雨鞋120套,羽绒服130套。

同时,每月还为镇村贫困户捐钱、捐物,及时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2017年以来,先后为南郑区、汉台区、留坝县、洋县社会捐助50余万元。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