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19第9期 / 正文
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企业+“变”出山村新生活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19-11-13 16:18

以企业带动为主攻方向,按照“支部联动、村企共建、定期会商、合作共赢”的工作模式,探索推行“企业+‘三变’”发展改革模式,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着力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企业发展、农民致富、互利共赢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1.jpg

2016年以来,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参与精准脱贫工作,以企业带动为主攻方向,与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结成对子,按照“支部联动、村企共建、定期会商、合作共赢”的工作模式,探索推行“企业+‘三变’”发展改革模式,在南沟村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着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已建成集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同时也是延安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旅游扶贫示范村。走出了一条企业发展、农民致富、互利共赢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企业用地+资源变资产。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实地考察调研中发现,南沟村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15亩,但多以荒山荒坡为主,发展产业难度较大,大量土地闲置,利用率不高,决定围绕绿色、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启动了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努力把南沟打造成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南沟村将22500亩闲置土地,以通过租赁的方式流转给企业。每年租金收入30余万元,其中贫困户人均收入340元。同时,惠民公司果业发展子公司联合南沟村及226个农民以1060亩土地入股组建苹果专业合作社,共同建起了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合作社占49%股权,果园收益前一切费用由公司承担,收益后净利润按股份比例进行分红。这一举措既解决了企业建设用地的难题,也提高了现阶段农村闲置分散低效土地的使用效益,特别是村集体经济有了稳定的收益,真正实现了将土地“死资源”变成了“活资产”。

企业经营+资金变股金。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接受省供销集团注资企业的3500万元扶贫资金变为股金,占35%的股权,收益前每年固定分红150万元,其中100万元用于扶持高桥镇651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收益后按占股比例保底分红。同时,接纳部分村民集资97万元组建了南沟村花样迷宫专业合作社,股金由46户贫困户46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群众自筹的51万元组成,与南沟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资兴建花样迷宫停车场。合作社的股份为优先股份,享受保本保息、按股分红的特殊政策。通过这一变,不仅极大地缓解了企业资金投入的压力,提高了扶贫资金的收益率,而且把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的收益与企业的发展和收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企业用工+农民变工人。惠民公司吸收了16名贫困户弱劳力参与园区建设,每年人均保底工资2万元。并对6名贫困家庭青年进行铲车、挖掘机司机技能培训,在园区开发建设中常年雇用,年工资不低于3万元,实现了村上有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在园区就业。随着生态酒店、沙地摩托车场、格桑花谷、花样迷宫等旅游项目的相继投用,企业通过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优先招聘使用,真正实现农民变工人,增加贫困户的就业收入。

惠民公司的加入,让南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企地共建,联动发展,全村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昔日的省级贫困村、落后偏僻的“拐沟村”,一举蝶变成为全市最美乡村旅游度假村。

目前,南沟村发展苹果2600亩,其中贫困户510亩,户均10亩以上。企业在把苹果产业作为长远性、基础性脱贫致富产业来培育的同时,紧紧抓住园区建设的有利时机,组织贫困户积极参与入股分红和务工就业,形成了多元化的增收格局。

在园区建设中,本着“山水田林湖”综合治理的理念,企业对全村进行了全面规划、改造、建设,实现了经济收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先后投资14300万元,新修道路32公里,绿化造林6000亩,新修农田4000亩,建成淤地坝7 座,对全村进行了整体移民搬迁,新建房屋213间,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