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20第10期 / 正文

陕建是如何建成“大 厦”的

——陕建集团创新志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0-12-28 15:57 作者:◎特约撰稿 蔺进士

改革,是国企发展壮大的 “根基”;创新,才能将砖 头垒成大厦

 1.jpg

陕建承建的西安奥体中心跳水游泳馆

1950年3月,陕建集团的前身——隶属西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的西北建筑公司在西安成立。从那刻起,陕建就以刚劲有力的大手拉开了宏大的序幕。

70年来,伴随着新中国的建设历程,一代代陕建人立足三秦大地,转战大江南北,驰骋海外市场,用心血和汗水浇筑了一个个精品工程,矗立了一座座建筑丰碑。

70年来,陕建集团从一支脱下戎装的工程兵队伍成长为千亿级大型综合性建筑企业,及陕西省第一家实现整体上市的国有企业;从手抬肩扛、人拉马驮发展到机械化、信息化;从单一的建筑施工发展成集投资、建设、勘察、设计、运维于一体的多元化业态。

70年来,陕建人经历了开拓的艰辛、坚守的寂寞、改革的阵痛、挑战的果敢和收获的喜悦,但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时代进步同向同行。

改革觅新机

承载着历史的重任,怀揣着创业的希望,紧随新中国前进的脚步,陕建集团从她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深深地植根于三秦大地,用坚强有力的肩膀,挑起了祖国建设的重担。

国民经济刚刚起步的“一五”“二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在陕西有24项,陕建集团就承担了23项!东郊军工城、西郊电子城、南郊大学城、咸阳纺织城、阎良飞机城,从陕建人手中纷纷拔地而起。

“三线”建设时期,陕建集团10万大军,奋战在秦岭巴山腹地,决战于大漠戈壁,出色地完成了65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创造了众多共和国第一:第一座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基地,第一座运输机生产基地,第一座载重汽车生产基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号角,拉开了陕建人投身现代化建设、创造集团传奇的帷幕。

1983年10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原陕西省建工局改组为省属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陕西省建筑工程总公司,实现了“政企分离”,融入市场经济的浪潮。

面对“找米下锅”的紧迫形势,陕建人不等、不靠、不要,在市场中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血路。推行经理(厂长)负责制、经营承包责任制、劳动合同制、干部聘任制……一幕幕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大戏相继上演,激发了活力,增添了动力,使陕建这艘巨轮驶入新航道,营业总收入于1992年达到10亿元。

然而新旧体制的强烈碰撞,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历史遗留的沉重包袱,曾一度使陕建举步维艰。绝境逢生,茧破蝶变,陕建人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滚石上山的毅力,优化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2008年整体改制为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6月,随着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揭牌,陕建集团又向实现整体上市的目标冲刺。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企业逆势而上,步入快速发展的新航道。营业总收入2007年突破百亿,2018年挺进千亿,提前两年实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千亿陕建”目标。

2.png

优化结构促升级。陕建集团做强做大房建主业,拓展公路、桥梁、安装、地铁、水利等专业领域,挺进核电、光伏、风电、地下管廊、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组建装饰、钢结构、房地产、市政建投四大专业集团,投资兴建五个现代化建筑产业基地,涉足地产、金融、物流、物业等领域,形成了“9个房建+4个市政+1个石油化工+1个公路”的总承包特级资质体系,一个个新领域、新产业,已成为陕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走出去”积蓄力量。1978年,陕建集团首次走出国门,援建喀麦隆文化宫项目。此后,相继获得海外经营权和对外经援项目经营权,从此奏响了陕建集团博弈海外的动人乐章。特别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发出“一带一路”倡议后,陕建集团积极布局沿线国家,构建了东南亚及南太平洋、中亚及南亚、中东、西非、中非、南非等六大经营区域,遍及28个国家和地区。

产融结合促发展。目前,陕建集团获得银行授信规模超过1260亿,设立新型城镇化、大西安地下空间、现代城市运营等6支基金,规模超过2000亿,组建了产业投资、融资租赁、投资担保、基金管理等投资平台,形成了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如今,陕建集团已实现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互补充,生产经营与投资融资相互促进,省内、省外、海外三大市场全面开拓的协调发展态势,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建筑企业打下了坚实基础。2019年,陕建集团新签合同额2399.88亿元,同比增长16.79%;实现营业收入1160.48亿元,同比增长15.36%;利润总额23.05亿元,同比增长26.87%;利税总额43.24亿元,同比增长20.58%。2020年,陕建集团位列全球工程承包商250强第17位,中国企业500强第181位,均为历史最高位次。

创新赢未来

70年来,陕建集团秉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革新施工技术,坚持质量第一,为祖国的大好河山增砖添瓦,荣膺诸多殊荣,其中中国建设鲁班奖70项、国家优质工程奖86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项、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21项;所属6家企业荣获陕西省质量管理奖;获全国和省级科学技术奖88项、建设部华夏科技奖2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67项,主编、参编国家行业规范标准90余项。

70年来,陕建集团把科技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科学技术进步给集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jpg

疫情期间,陕建承建的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 蔺进士/摄

1988年,陕建集团承建的陕西省政府办公大楼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鲁班奖项目。

2020年,陕建集团承建的5 2栋单体、159万平方米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荣获群体鲁班奖,成为我国建筑面积最大的鲁班奖项目。

1979年5月,陕建集团承建的国家“六五”重点工程——陕西彩虹彩色显像管总厂在咸阳破土动工,仅用三年建成投产,当年盈利,结束了我国不能配套生产彩色电视机的历史,受到国家和陕西省的嘉奖。

2015年12月,陕建集团承建的CEC咸阳彩虹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在咸阳高新区正式开工,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是显像管总厂的5.7倍,仅用6个月时间安装了总用钢量北京鸟巢3倍的钢结构主体,两年建成投产,在全国创造了同规模工程施工的最短记录。

从跨越30余载的“陕建速度”,可以看到陕建集团对创新发展不懈追求的毅力。过去,陕建集团依靠“冲得上、靠得住、打得赢”的“铁军”作风,始终拼搏在改革开放最前沿。今天,陕建集团依然开拓创新,奋力谱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创新经营模式。陕建集团不断研判市场形势,调整经营模式向高层次的总承包、EPC、投资带动总承包等模式转变。加强与省市政府、重点开发区、中省企业集团、高校、知名民企等的战略合作,促成一批重点项目落地生根。

创新属地发展。陕建集团在陕西省内10个地市和西咸新区、杨凌示范区、韩城市设立法人企业,在省外成立了深圳、福州、重庆、河北、青海、甘肃等区域公司,深融、深耕、深挖省外市场,扎根属地、融入属地、服务属地,与当地城投公司拧成一股绳,形成携手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成果。

70年来,陕建集团依靠科技创新优势,提升了企业的行业引领地位,增强了提值增效的能力,加快了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2016年,党中央召开国企党建工作会议后,陕建集团在深化企业改革发展中,进一步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党的领导和建设与企业改革的无缝对接,使企业始终行驶在正确的航道上,永葆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陕建集团坚持推行把党支部建在项目上,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让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作用。

70年来,陕建集团与时俱进,凝练符合企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企业文化,从“吃大苦、耐大劳、流大汗”到“以人为本,敬业守信,建造精品,争创一流”,再到现在的“向善而建”,一代代陕建人把企业精神薪火相传。同时,陕建集团在经营理念上创新求变,提出了“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对方先赢、让对方多赢,最终实现双赢”的新理念,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高度认同,进一步提高了驾驭市场的能力,开拓了一些新领域,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陕建集团将以新合作理念为指引,创新共赢模式,狠下功夫布局大市场、经营大客户、承揽大项目,推动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