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县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活用柔性引才机制,创新组建“三团一队”,构筑县校人才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双助”模式。此项工作荣获2018年度陕西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二等奖,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脱贫攻坚论坛上交流经验。
巧借高校资源,创新引才机制。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建、互惠双赢”原则,与脱贫攻坚定点包联单位西农大签订人才输送培养协议,联合组建“三团一队”。即:柔性引进19个学院党委书记组成“书记帮镇助力团”,对接12个镇(街道),帮助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聘请168名专家教授组成“专家教授助力团”,包联14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帮带镇村产业发展。分批招聘优秀在校博(硕)士生组成“研究生助力团”,每批14人左右,驻镇(街道)帮扶半年,领办试点产业或品种,推动农村发展。整合148名本土人才组成“优秀人才先锋服务队”,巡回开展行业服务,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除“研究生助力团”外,其他成员不作驻守规定,将“候鸟式”阶段服务转变为“传递式”驻守服务,“单兵作战”拓展为“集团作战”,实现人才帮扶全区域、全方位、全覆盖。
健全工作制度,强化作用发挥。把管理、服务、考核作为主抓手,激励引导高校人才在农村担当作为。规范管理“细”引导,制定研究生助力团《管理办法》《考核办法》,建立“研究生助力团工作站”,推行“五个一”制度(每人包联一户贫困户、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月走访一遍农业园区、每月末举办一次主题活动、每期形成一篇调研报告),引导转变角色,融入农村,发挥作用。贴心服务“强”保障,县校每月分别给予2000元生活补贴,并提供食宿安排,解决“研究生助力团”驻镇(街道)后顾之忧。开设“研究生助力团古莘行”专栏,设置科技专家和农民群众互动窗口,运用“线上”技术扩大帮扶效果。跟踪考核“重”激励,与西农大联合实施跟踪培养计划,建立期满考核机制,将结果作为评选优秀毕业博(硕)士生依据。同时,对工作成效明显和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的,给以一定资金奖励,激励在农村创新创业。
专家教授助力团张宗勤教授进行葡萄栽种技术指导
叠加人才优势,推动农村发展。建立“培、规、带、销”工作机制,系统化推动“三团一队”助脱贫、促振兴。“培”训种植技术,县校联合开办“职业农民培训学院”,围绕选苗育种、病虫防治等,开展各类培训200余场次,培训贫困群众和技术人员1万余人,解决霜冻补救、果树枯死等急难问题3 0多个。“规”划优势产业,学院党委书记、专家教授依托“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指导建成2万亩红薯生产基地、1万亩樱桃生产基地、8000亩红提葡萄生产基地、2000亩九眼莲示范基地,引进正能集团投资1.5亿建成30万头生猪生产基地,辐射带动32个现代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强化脱贫支撑,夯实振兴基础。“带”动集体经济,各研究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进糯玉米、彩色小麦、无刺花椒等90种新品种,结合专业特长创建“科技示范方”12个,示范帮带4 6个集体经济扶持村发展壮大,带动8000余贫困群众实现脱贫。“销”售农副产品,逐镇(街道)打造微盟旺铺、雅购电子等电商平台,发挥CCTV7“我为脱贫出创意”设计大赛产品销售评比“双第一”效应,助销苹果、樱桃、葡萄等农副产品22余万吨,带动群众增收5700余万元,让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