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20第11期 / 正文

富平:用活乡村“生力军”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0-12-31 09:10

1.jpg

“柿子专家”””在平比比皆是

近年来,富平县坚持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倾斜、力量向乡村振兴一线汇聚,通过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积极搭建人才平台、狠抓农民教育培训等措施,下好乡村人才振兴“先手棋”,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建起专家服务团。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及产业脱贫技术服务工作,组建尖柿、粮菜、果业、畜牧、绿化水保5个乡村振兴农业专家服务团,全力服务乡村振兴。一是包联结对覆盖全县。开展百名农业专家服务基层工作,以120名专家为引领,带动全县千名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及农业土专家全部下沉一线,对16个镇(街道)进行“网格化”包联,以技术攻关、技术咨询、现场指导等方式实现包联结对全覆盖,为包联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二是开展对口定点服务。聚焦各镇优势产业,指导各镇农业产业示范点、示范区培育和建设,为各镇优势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在每个镇设立5—10个定点技术服务点,每个点挂牌专家2名以上,接受周边科技辐射农户的咨询服务。目前各点挂牌专家已全部到位,受益农民5万人次。三是强化科技攻关。各分团围绕小麦、奶山羊和柿子等领域,着力攻克长期困扰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粮蔬分团负责人许烨主持的小麦茎基腐烂防治技术项目解决了30多万亩小麦茎基腐烂问题,极大促进了粮食增收增产。四是做好线上服务。开通富平县乡村振兴农业服务团“专家讲堂”电视专栏,实行线上共享,各专家通过电视栏目、微信平台、抖音、快手等平台录制发布各类技术讲座微课堂60余期、小视频220余次,受益群众15万余人次,真正把实用技术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五是严格服务管理。制订农业专家服务基层工作标准及量化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落实奖惩激励措施,激发专家服务基层积极性。

搭建人才平台。将平台建设作为支持专家人才施展才华的重要抓手,搭建人才平台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建设农业实体。支持行业专家、农业优秀人才创办农业实体,引导社会资本与专家技术有效衔接,力促理论技术转化为实际收益。目前已建成农业龙头企业31家,农村专业合作社615家,家庭农场451家。二是搭建专家工作站。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交流合作,积极搭建关中奶山羊、骐进柿子和现代农业等10个市县级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56名县外专家教授深入田间地头分析解决问题,将研究成果及时推广普及到生产一线,做到了产学研最大限度融合。骐进柿子专家工作站研发推广柿饼上架前杀菌清洗新技术,富有成效地改善了柿饼卫生状况;建站企业成立的富平县大福柿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吸纳702户农户入社,合作社农户社员仅柿饼一项户均增收6000元。三是做好示范引领。出台农业领域拔尖人才、首席专家及名家工作室等选拔管理办法,对评选出的农业优秀专业人才都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引导农业人才团队攻坚,开展技术创新,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目前已选拔农业拔尖人才18名、首席专家6名,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风尚。

抓好培训农民。实施农民职业素质提升工程,着力打通农民成长“快车道”。一是培育职业农民。建立以农广校为主体,高校、中职、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共同参与的立体式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积极培育中高级职业农民,并对新认定的中高级职业农民分别给予500元、2000元奖励,极大激发了广大职业农民干事创业热情。目前,全县初中高级职业农民分别有1873、126、28人。二是抓好典型示范培训。依托频阳大讲堂、职业农民大讲堂等各类培训班,不断提升村干部、致富带头人、村级集体经济负责人及土专家的带富领富能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近几年培训致富带头人210人、职业农民1000余人,农民群众20多万人。三是强化农业人才交流。坚持“走出去、学进来”相结合,遴选32名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赴丹阳交流学习,学习先进管理、技术经验等,为乡村振兴提供生力军支持。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