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宝鸡市眉县围绕做大做强猕猴桃特色产业,优化培育路径,强化考核管理,延伸服务链条,积极盘活用好实用人才资源,为全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续航加油”。
坚持“项目化”培育。实施“双向培养”工程,先后将132名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成“土专家”和“田秀才”,将98名农村经营性实用人才和技术能人吸纳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其中19人已担任村级党组织书记。实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探索推行“1+2+2+N”培育模式,明确1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培训带动2名农技干部,1名农技干部培训带动2名农村实用人才示范户,1名农村实用人才示范户辐射带动N个果农和贫困群众,先后组织培训1500场次,累计培育3.9万人次。实施实用人才提质工程,制订《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意见》,累计培育认定高级职业农民24名,中级职业农民110名,初级职业农民1708名。深化县校合作,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眉县职业农民学院,自主培养园艺技术专业全日制大专生55名。
坚持“链条式”管理。建立县镇村三级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实行末位淘汰制,每年按照10%的比例动态调整考核排名靠后的农村实用人才,有效保障实用人才队伍质量。在全县实用人才中常态化开展以引领一个农业技术专业协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培养一批致富能手、带动一个村组推广实施一项新技术、提出一条促进农民增收的好建议、结对帮扶一批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年初分解任务、季度检查指导、年中评比通报、年末考核评定,并将活动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引导人才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战场发挥作用。强化政治吸纳,对表现突出的实用人才,优先发展为党员,优先推选为村“两委”干部,优先推荐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使实用人才有地位、有荣誉、受尊敬。
眉县猕猴桃喜获丰收
坚持“闭环型”服务。围绕猕猴桃产前、产中、产后,引导各类人才开展全方位服务。按照有培训实践场所、有培训师资力量、有培训管理制度、有培训教学模式、有培训示范效果、有技术服务体系的“六有”标准,先后建成宁渠猕猴桃实训基地、金桥职业农民培训学院等20多个培训基地,有针对性地为贫困群众提供产前培训服务。组建8个农村实用人才服务团和86个农村实用人才小分队,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产中技术培训指导,累计培训386场次,受益贫困群众18978人次。围绕产后销售服务,在全省率先建立互联网产业园,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培育孵化云果商盟、高格农业、“猴娃桥”等农产品电商企业480余户,通过“企业+支部+人才”模式,带动培养农村电商人才38000多人,2019年全县农副产品网络销售12亿,涌现出了猕猴桃产业大户齐峰、任建设等一批在省内外知名农村实用人才标兵,有力推动了全县乡村振兴提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