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20第11期 / 正文

鄠邑:从“学院派”到“实干家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0-12-31 10:45

1.png

 鄠邑区参训学员在村级现场教学基地学习种养殖业知识 

2018年3月,鄠邑区成立了西北地区首家乡村振兴学院,通过建立基地、优化培养、实践锻炼、结对帮扶,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农村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鼓励激励优秀人才在农村施展才华、大显身手,破解农村“人才荒”,形成了一套符合区域发展实际的农村人才培养培育新模式。

建立基地,创办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孵化器”。通过“校—地—企”合作模式,区委党校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阿里巴巴淘宝大学组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平台,实施乡村振兴农村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建立西北地区首家乡村振兴学院,让农民进党校、学技能、提素质;制订《学员行为规范》《集中培训考核办法》等制度,建档立项,对出勤考勤、学习考试、社会实践、表彰奖励等内容逐项量化,跟踪记录,综合考核,激发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村推镇审、民主测评、组织考察,把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吸纳为学员,择优发展接收党员,培养一支年富力强、素质优秀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为村级班子补充新鲜血液。

优化培养,打造农村人才素质提升“加油站”。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村级“两委”换届大起底等全区重点工作任务为契机,实施村(社区)干部队伍“强基固本”工程,围绕党的理论建设、村级组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发展、城市党建等内容设置班次,采取集中教学、实地考察、案例分享、学术讲座等多种方式,联合西安职工大学实施“圆梦大学”助学行动,支持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区内高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与农村实用人才培育。

2.png

果农包装发售西瓜

实践锻炼,争当乡村振兴事业发展“领头雁”。加强农村工作“传帮带”,组织学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指定经验丰富的镇村干部为学员确定辅导员,使其尽快掌握开展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秘诀”和“窍门”;组织学员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乡治理、矛盾纠纷化解等中心重点工作,让学员多角度实践、全方位锻炼;专题开设“美丽经济”培训专题,邀请高校经济学导师、农村经济组织合作社创建人、农村科技特派员为学员授课,提升学员创业致富的能力。学员开创经济实体500余个,逐步形成了“成就一个人、带富一个村”的良好格局。

结对帮扶,组建助推脱贫攻坚战役“生力军”。在区、镇、村三级分别成立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总队、支队、分队,启动情系乡里扶贫帮困载体活动,每月开展慰问孤寡老人、捐资助学、旧衣回收、义务劳动等活动,累计开展各类扶贫帮困活动230多场次。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农户”等模式开展产业帮扶,培训学员成立各类合作社24个,为广大贫困群众传授致富本领,开辟增收渠道。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