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20第11期 / 正文

安康:聚才攻坚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0-12-31 11:01

近年来,安康市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基层干部能力提升,积极引导和鼓励各方面优秀人才投入基层一线建功立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强化政治引领,吸引人才心向一线

搭建人才沟通“立交桥”。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人才机制,注重听取各类专家人才意见,充分发挥专家人才在服务创新创业、服务基层一线中的参谋智囊作用,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围绕五大支柱产业及脱贫特色产业,会同农、林、水、卫生等部门,从市科技人才库当中遴选出100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科技人员,组建成立10个科技志愿服务团,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推广和医疗义诊活动。

树立人才流动“风向标”。组织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每年选派约400名优秀教师、医生、科技人才、社会工作者、文化工作者、旅游人才到基层提供服务,每年为基层培养150名急需紧缺人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方式,每年开发1000个以上街道(镇办)、社区(村)基层社会服务及脱贫攻坚公益专岗,按照不低于本市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薪酬水平,吸纳应、往届大学毕业生及复退军人就业。

厚植人才发展“生态圈”。切实加大乡村人才表彰力度,持续开展创业明星、科技人才、白衣天使、龙头企业、产业大户、技术能手评选表彰,积极吸纳返乡创业能人进入村级班子。

革新政策通道,推动人才身向一线

刚柔并济引才,吸引高层次人才下沉一线。相继印发《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激励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盘活用好本土人才。实施基层事业单位招聘、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特岗教师等专门项目,每年选派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从2018年起,低保家庭、残疾家庭、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毕业年度每人给予1000元的求职创业补贴。

1.jpg

石泉县曾溪镇镇村干部到田间地头指导羊肚菌种植

回引能人兴村,推动创业人才下沉一线。出台干事创业系列优惠政策,建立创业项目库,在县区新建9家创业孵化基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18亿元。设立能人、致富带头人奖励奖金,对带动贫困户脱贫能力强、成效好的,达到规模以上企业标准的给予不低于10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达到专业合作示范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和职业农民标准的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0.5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对在扩大经营规模中缺资金的给予财信担保和贴息政策。

配强战斗堡垒,助力基层干部下沉一线。推行“支部+人才+实体+贫困户”脱贫模式,把5 8 7个新社区工厂、1 0 4 9个农业园区、130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经济实体集聚在红色党旗之下,吸纳60余万群众进入绿色产业链抱团发展,推动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加快能力提升,保障人才服务一线

强化培训提升素质。出台《安康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明确专兼职教师340人;积极实践、探索出了“在产业发展中培育职业农民、在职业农民培育中壮大产业”的目标路径,形成了以合作社、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产业村等为依托的多种培育方式,构建了一套政策扶持体系,建立个职业农民培育基地。

着力培育经营主体。“千村千园”“十百千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有效推进;组建成立五大特色产业联盟,培育市级以上产业联合体36家、合作社(家庭农场)100个,“安康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入选全国100个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典型案例。

加强科技人才实践。从市县技术服务部门选派科技特派员900余名,强化科技特派员培训,进一步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技术能力。联合中省市选派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三区人才”171名,专业涉及果树栽培、设施蔬菜、土壤肥料、畜牧养殖、特色水产、茶叶技术、农产品加工、中药材种植、植物保护等20多个领域。组织20名乡土专业技术人员和返乡创业有志青年,参加了全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培训班和秦巴山片区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骨干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