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20第11期 / 正文

汉中:深耕乡土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0-12-31 11:05

1.jpg

汉中市农科所专家周凯(中)指导水稻育苗

近年来,汉中市自觉将人才工作融入乡村振兴大局,坚持盘存量、做增量、提质量,引导人才资源下沉,智力下移,有效发挥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智力支撑作用。

盘活存量、激发活力,稳住乡村振兴领头雁。坚持把挖掘培养本土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全力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的人才队伍。一是内部挖潜。按照种植、养殖、加工等类别全面摸清乡土人才底数,建立13066人的信息库。积极开展职业农民认定,2019年全市认定初级职业农民1063人,认定率95.77%,全市累计持证职业农民达到9493人。二是提升素质。在全市遴选200名青年农场主,开展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重点培训现代农业知识、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营销等内容,进一步提高致富带头能力。采取集中轮训、专题辅导、考察观摩等形式,对镇村基层干部、县镇科技人员开展培训,提升整体素质。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32期1.64万人次,开展产业技能培训13期767人。三是典型引领。通过“培训+创业”模式,以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和能人大户为重点,加大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力度。目前,累计培树致富带头人1125人,创办经济实体1033个,带动就业4775人。

搭梯架桥、借智借力,聚集乡村振兴生力军。坚持请进来、沉下去并重,积极鼓励引导优秀人才到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一是苏陕协作引人才。签订了《汉中南通干部人才扶贫协作备忘录》,邀请南通国家计划专家孙智江、科技专家沈风雷来汉交流合作,吸纳217名南通市专业技术人才来我市开展技术扶贫。二是倾斜一线招人才。建立高层次人才“机动编制池”制度,基层单位引进高层次及紧缺人才不受编制影响。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中,降低部分偏远乡镇岗位学历、专业限制,2019年累计为基层单位招聘工作人员544名。三是激励鼓励留人才。命名表彰70余名来自基层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并将获奖津贴标准从每月300元提升至2000元,连续发放3年。实行职称评聘向一线倾斜,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有基层服务经历的人才,2019年共有91名乡镇医务人员获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2.png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团队在镇巴县调研林地情况

深耕一线、发挥作用,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坚持以用为主理念,积极发挥人才资源与专业优势,为推动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强大动力。一是技术在一线生根。开展“千名专家人才下基层”活动,全市1306名专家人才组建18个专家服务团,定期到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法律咨询、科普宣传、送教下乡、文化汇演、健康义诊等活动,累计服务群众19万人次。二是成果在一线转化。建立“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优质项目”模式,先后邀请中国工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30余所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来汉担任人才顾问、科技副镇长,合作建立科研示范基地、教学实践基地,促成柑橘、食用菌、中药材等多项科研成果在农村落地转化。三是产业在一线延伸。围绕猕猴桃、蜂业、中药材等产业,柔性引进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一批专家团队,建成45个专家工作站,在产业发展、技术研发、人才培育、农产品标准化升级等方面深度合作,延伸产业链条,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