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林市以实施系列人才工程项目为抓手,统筹利用全市人才资源,着力发挥各类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智力支撑作用。
人才开源工程建起“新引擎”。坚持按需引才,为县乡刚性引进农业、林业、畜牧等专业的高层次人才219人,安排59名硕士研究生到乡镇区域农技推广站工作。鼓励支持562名刚性引进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到县市区对口基层单位培养锻炼,深入镇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每年选派200名左右各类专家作为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吸纳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推动各类优秀人才源源不断流向乡村。
人才孵化工程打造“新模式”。坚持实战实用,由中省在榆博士服务团成员、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其他优秀专业人才520人组成精准扶贫“专家团队”,组建农业、教育、卫生等16个流动专家工作站,培育一大批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对全市50个脱贫示范村、2000户脱贫示范户开展对口帮扶,提升引导200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帮扶贫困户,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活力。
人才提质工程开辟“新洼地”。坚持强能赋能,采取政府买单、学院培养的模式,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合作,用3到5年培养2000名左右大专学历乡村人才。目前,已分两批从各县市区招收688名学员入学。实施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以建立培训基地为抓手,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承担培训任务。建成省级培育基地15个、市级培育基地12个,配备专业技术教员近200人,可同时接纳7600多人参与培训。近3年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0252名,培训各类乡村人才36万人次,实现培训全覆盖。
人才保障工程筑起“新高地”。坚持把最“硬核”的激励保障措施送到基层,鼓励支持高层次人才下沉一线服务,对刚性引进的“985、211”大学博士研究生,给予40万元安家补贴和生活补助。对支持脱贫攻坚卓有成效的流动专家工作站,进行表彰奖励,给予10万元工作经费。对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给予8000元考核优秀奖金。对参加学历提升的乡村人才,每年给予3000元补贴。对新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给予20万元经费补助。一揽子激励鼓励、资金保障等倾斜政策,推动人才扎根基层,下沉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种粮大户担任产业发展“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