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如今,机械化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机器人摘黄瓜、云端放养管理、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等“互联网+”的农业应用层出不穷,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显得更为紧迫。如何为各类“新农人”大展才华创造有利条件,如何充分发挥返乡人才的能动性,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课题。
“机制创新”是根本。农业农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是激发乡村人才活力、释放乡村振兴人才红利的重要引擎,必须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把人才资源整合、人力资本开发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用活人才政策与盘活人才资源结合,放活人才管理与激发人才活力并重,着力突破制约乡村人才发展的难点,不断打通束缚创新创业创造的堵点,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继续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农业农村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服务等体制机制,切实以机制创新推动人才振兴,以人才振兴夯实乡村振兴。
“建强队伍”是关键。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们既需要对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对能工巧匠、乡土艺术家的挖掘;既需要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追梦人,也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这其中,必须坚持吸引人才与培养人才“两条腿”走路,加大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等的引进培养力度,引导其通过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等助力乡村振兴。同时要重视挖掘乡土人才,既把“有文化、有能力、有技术、有贡献、有创新”的乡土人才选拔出来,又组织开展好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培训,不断增强其生产水平、发展能力、致富本领,以乡村人才队伍的壮大为乡村振兴蓄势加油。
“优化环境”是保障。在城市,既然电商主播可以作为特殊人才落户上海,快递员在杭州可以被认定为高层次人才,那么在农村,也需要树立实践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为新型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发展空间,最大程度地焕发乡村振兴的人才潜力。在营造拴心留人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时,既要用感情留人,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大力支持和保护回乡创业的各类人才,引导其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家乡建设;又要用事业留人,聚焦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围绕事业发展激发人才活力,让广阔的乡村天地成为人才干事创业的热土,更要坚持用环境留人,着力构建积极开放有效的政策环境、支持创新创业创造的工作环境、营造尊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环境,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以人才的吸引集聚强化乡村振兴支撑力,增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