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20第12期 / 正文

山水秦乡扶贫路 行者有我选调生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1-01-27 16:50 作者:◎夏立安


还乡入列

2018年8月12日,星期一机关会。主持人介绍:“这是张民宣,党员,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被组织‘选调’分到我局工作。他主动要求到鞍山村扶贫,明天就驻村,希望大家支持他。”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第二天,张民宣便来到洋县龙亭镇鞍山村,开启了驻村工作。

也是这一天,我来鞍山村看看我的帮扶户,顺便也想探究一下民宣回乡扶贫的激情从何而来。

见到民宣时,他正一脸笑容和村支书张宝华交谈,白皙的脸上书生气十足。

张书记见我来了说道:“雍红军的妈妈有病,你和民宣去看看吧,顺便让他熟悉一下环境。”

路上,我问张民宣:“你这么高的学历,在大城市很好找工作,为啥回来?”民宣说:“父母叮咛我学成归来帮乡亲摆脱贫困,老师教我们爱家报国。在外求学7年,现在报恩的时候到了。”

张民宣没有忘记父母和老师的嘱托,没有动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坚定信念!他毅然还乡,入列脱贫攻坚队伍。

入户感悟

雍红军家的院子长满了杂草。半个月前我拔过一次,现在又长旺了。

门是闭着的。

推开门,看到雍红军的母亲华彦珍满脸病态的躺在床上。民宣吃惊地问:“她一个人在家?”

我点了点头。

老人听见门响,知道有人进来,把头偏向我们。

“谢谢你们来看我。”满头银发的老人有气无力地说。

我对老人说:“你病了,和儿女在一起才有人照料你啊。”

“他们各有各的事,我不想拖累。红军两口一个去挣钱,一个管小孩念书,不容易啊。”

“现在放假了,他们叫你到城里去,你就去嘛。你生病了,一个人扛不住的,需要有人照顾。”

老人摇头:“不,两个孙女在上补习班,我不想再给他们添负担。再说,我还能照料自己,城里也住不惯。”

倔强的老人!

我问她看病了没?她说看了,药刚吃过。我提了一下热水瓶,水还多着。问她有啥困难?她说没有,死不了的,叫我们放心。

回去的路上,民宣问了好多问题,感触很深。他说老一辈农民受苦最多,应该老有所养,乐享晚年!他今后要在工作中宣扬孝道文化,做实做好精神扶贫,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踏实鏖战

民宣已经两个月没回家了。两个月的走村入户,让他很快熟悉了村情,适应了工作。

这年中秋,我去雍红军家送月饼,又见到民宣,他的脸黑得像包公。民宣朝我嘿嘿一笑,说他来过两次雍红军家,老人身体好了,能转悠了。

我说组织给我增了两户扶贫任务,不在一村,叫他平时帮我多关照雍红军。他答应了。

接着就听张书记夸民宣:“吃住在村,风来雨去不怕苦,处理问题从未出错。”

腊八过后,民宣突然打来电话,说雍红军的妈妈又病了,比上次更厉害。我知道老人这回可能扛不住了,赶紧动员雍红军从深圳赶回。

2019年春节后,传来老人去世的消息。殡葬那天,我去送行。200元的礼金,雍红军硬要退给我。我生气地说:“你再啰嗦,我不帮你了!”

我的心情很沉重。这些年帮雍红军家转变思想,种银杏栽香谷,扶贫扶智,鼓励外出务工……现在他在城里购了房,吃穿不愁,医疗、上学都有政策保障,然而我却无法改变雍红军母亲在孤独中离世的现实。

这个现实,也许就是农村养老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

后来我又听到村干部雍文进夸民宣:“这个选调生,总是冒着酷暑入户核查,顶着严寒安抚、帮扶群众。”

当我问民宣累不累,他说:“累。脱贫攻坚要求精准严实,精准严实少不了大量数据支撑,而数据的收集、整理、核实、填写、上报,是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急、紧、重、大的任务就得熬夜加班,很累。但扶贫关乎全面实现小康的大局,为党和人民工作,再苦再累,也值得!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