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米脂县沙家店镇李站村,有着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是黄牛,在这片黄土地上默默地耕耘着,在用自己毕生所学帮助着当地的万千百姓,为他们谋取幸福;他们更是战士,一往无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停地战斗着。他们就是国网榆林供电公司驻米脂县李站村工作队,一支年轻有活力的队伍。
这支队伍的领头人张雷威,是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在别人眼里,他的外号很多,“点子王”“扶贫内行”,抑或是人们口中的“老张”。
一封请愿信脱贫攻坚再上阵
今年65岁的张雷威,自2000年起,连续扶贫20载,先后参加“万名干部下农村”“千企千村”“两联一包”“驻村帮扶”等活动,这些年来他在神木、吴堡、米脂等6个县区19个乡镇为56个村12000多村民开展扶贫工作。
2017年,李站村70多户村民联名摁红手印,向米脂县委县政府写信、集体“请愿”,要求留下张雷威,继续带领他们脱贫致富。村民们离不开他,他是村民心中的“自家人”。
本应享受退休清闲生活的张雷威,因为这一封“请愿信”,使得这支青年驻村工作扶贫队有了“主心骨”,而他们的扶贫故事也得到了延续和传承。
不让一家贫困户掉队
米脂县沙家店镇李家站村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村,2018年脱贫摘帽,全村共有42户贫困户,已脱贫41户,就剩李增高家。他家7口人,86岁的李增高无劳动能力,儿媳妇患慢性病,还有4个孩子都不到6岁,全家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靠他的儿子李光林一人承担。
为了解决李增高家的实际困难,一方面驻村扶贫队的青年队员们积极与镇政府沟通申请,将李增高全家纳入低保进行兜底;另一方面村里的扶贫产业米脂县和富顺养殖专业合作社雇用李光林到合作社担任出纳兼库管,此外合作社还免费为村里提供拖拉机和柴油帮助村民松土翻地,李增高家也在受益范围,这让他们一家人开始对脱贫充满了信心。
做好传帮带扶贫有妙招
张雷威在尽心扶贫的同时,也在对驻村工作队的青年队员们进行悉心指导,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他知道扶贫这项长期工作需要新鲜的“血液”。
“刚来李站村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扶贫该怎么干,不知道怎么能够帮助到当地贫困村民。”扶贫青年队员小赵说道。可是在张雷威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小赵现在谈到扶贫也是头头是道,成为青年力量中的“扶贫内行”。
自驻村扶贫以来,工作队的青年队员们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怎么让脱贫工作取得长期的效果?
通过调研他们发现,良好的产业支撑,才能保证长效脱贫,有效脱贫。在青年队员们和张雷威的集思广益、共同谋划下,米脂县和富顺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了。
2019年3月,合作社为42户贫困户颁发了股权证,贫困户成了股东。
从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完善到具体的肉牛购买、机械购置,驻村工作队的青年们充分发挥先锋作用,在村民致富的道路上倾尽全力。在他们的努力下,合作社办得有声有色。
▼2020年张雷威走访慰问贫困户李增满家
“金点子”帮困服务队在行动
2018年7月,被群众称为“点子王”的张雷威在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和榆林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牵头成立了陕西第一个“金点子”劳模扶贫帮困服务队。组织了一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热爱精准扶贫工作、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劳动模范、第一书记、农业专家等社会各界精英人士,发挥团队成员丰富的扶贫工作经验,为农村脱贫攻坚出主意、想办法、解疑释惑。
而在这个“金点子”劳模扶贫帮困服务队中,张雷威的徒弟——驻李站村扶贫工作队的青年队员们——也在其中。他们已然变成了扶贫道路上的中坚力量。截至目前,他们已为榆林100多个村提供咨询服务。
▼张雷威和当地合作社贫困户查看肉牛养殖情况
◀张雷威带领年轻驻村队 员了解合作社养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