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工作都与这个报纸联系着。
我是1946年8月到报社的。当时并不完全理解党办这张报纸(《边区群众 报》)的深沉意义。它是在党领导人民 群众浴血奋战、处境万分艰难的时期创 办的。它体现着党跟群众紧紧结合在一 起,为群众求解放、谋幸福的革命意志 和崇高精神。它的名字标志着这一点, 它的全部工作也说明了这一点。
我到报社上的第一课是向群众学习,由一位较老的记者(闻捷,后成为 诗人)带着,到延安附近一位农民劳动 英雄家里,和他同吃、同住、同上坡, 熟悉他的生活,倾听他对当前生产和基层工作的意见。报社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采访要到群众中去,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 求,稿子写起后要经过当地群众的认可,发 表后要听取群众的反映。这个着眼于群众、 为了群众的办报思想,报社同志们那种为群 众服务的强烈感情,都使我受到深刻的、远 远不限于办报方面的教育。
一 切 为 了 人 民 群 众 , 密 切 联 系 人 民 群 众,是党的根本原则,当然也是党的报纸应 该遵循的原则。全国解放后,报纸所处的环 境和它的读者对象虽然有了很大变化,这个 办报原则还是被坚持下来。有很长一段时间 我当机动记者,跑城市, 跑农村,采访机关 干部、 工人、农民和市民,我处处感到报纸 和广大群众是融合在一起的。群众喜闻乐道 的、拥护的、 赞扬的、期望的,就是记者所 深受感动的,由不得要去采访的,而这也正 是党所提倡的、报纸宣传所要求的。我觉得 自己真正跟党、跟群众融合在一起,为我们 的崇高事业在贡献着力量。这是我记者生涯 中最难忘的一个时期了。
群众,是一个庄严伟大的字眼。同他们 同呼吸、共命运, 为他们的美好未来而工作,是至今使我思念不置的。——而且越来 越觉得那样的人生是美好的。
( 本 文 摘 选 自 李 迢 回 忆 文 章 《 思 绪 如 丝》,标题为编辑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