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子桥镇常牟村位于洋县城 南 8 公里处,全村辖 6 个村民小 组,325 户 1079 人,有耕地 1189 亩, 其 中 旱 地 283 亩。 有 党 员 48 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共 6 名。全村主要以生产优质水稻、 油菜、小麦为主,农民主要收入 来源以种植香菇、养殖、个体经 营、外出务工为主。2018 年农民 人均纯收入 14230 元。
2019 年,该村被确定为软弱涣散整顿对象。主要原因是,党的领导虚化、弱化和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党组织对党员日常教育监督管理缺失,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不主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面对该村原村主 任牟如轩的“村霸”问题,村党组织听之任之,党员 不愿发声亮剑;村“两委”班子运行机制不畅,规章 制度执行不到位,特别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村级财 务问题,长期不公开、不透明,致使群众怨声载道; 信访矛盾纠纷比较突出,群众法制观念淡薄,加之征 地拆迁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一些矛盾纠纷长期未得 到有效化解,致使人心涣散,村级各项事业发展停滞不前。
常牟村大力发展香菇产业
聚焦组织建设,着力建强支部堡垒
磨子桥镇党委会同新一届党支部认真分析研究, 针对党组织软弱无力、凝聚力不强、党员作用发挥不 明显的问题,重点抓好三个规范。
规范服务场所。主动对标村级党组织八个方面的 标准化建设要求,改善村级活动场所条件,按照“一 厅八室”要求,科学布局、规范设置了便民服务大厅、 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等设施,优化服务党员群众的基础。
规范组织生活。支委会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支 部工作条例(试行)》,制定《党建工作规划》,细 化量化工作措施,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 +”等制度,组织开展“学先进守初心建设英雄家乡” 等主题活动 10 余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 教育中全面开展“亮身份守初心担使命展作为”活动,组织党员集体到华阳镇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接受革 命传统教育,为 6 名年老体弱党员“送学上门”,党 员公开践诺事项 40 件,办理“微实事”38 件,党员 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
规范组织设置。村党支部对全村党员进行逐人分 析,按照区域重新划分了党小组,由相对年轻的党员 担任党小组长,每个党小组里再设置 1-2 户党员中心 户,落实了党小组定期学习、收集意见建议、协助排 查处理组内矛盾纠纷等职责,使全体党员在整个组织 体系内都能找到发挥自己作用的位置。
通过三个规范,该村党支部的工作运转逐步理顺, 党的组织生活更具吸引力,党员实现从“要我参加” 到“我要参加”的思想转变,凝聚力明显增强。以前 村上开个会,许多党员都不愿意来,现在党员们主动 参加组织生活,开会时也没有了以前的争执和吵闹声, 更多的是为村里发展建言献策,今年就为村上提出合 理化建议 20 余条,均被支部采纳并列入工作计划。
抓实“四个覆盖”,疏通治理“堵点”
在整顿工作中,村“两委”坚持问题导向,直面 问题根源,以谈心谈话、民意走访、财务清理、矛盾 纠纷排查“四个覆盖”为突破口,着力察民情、知民意、化民怨、聚民心。
谈心谈话全覆盖。镇党委书记挂帅督战,主动到村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分别与村“两委”班子成员、 村民小组组长以及老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等开展 谈心谈话 60 余人次,消除了党员干部思想顾虑,拆 除了班子成员之间的隔阂,端正村“两委”工作思想态度。
民意走访全覆盖。坚持蹲点指导,第一书记、整 顿工作组,采取重点走访与遍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全 村 6 个村民小组 325 户群众进行全面走访,主动听取 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建立了社情民意走访工作台 账,征求意见建议 7 条,发现并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名,吸纳入党积极分子1名。
财务清理全覆盖。坚持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做起,针对村级财务管理 混乱、不公开不透明的问题,镇党委抽调农经和财务 干部,组成财务清理规范工作专班,对常牟村村级财 务和 6 个村民小组财务进行全面清理审计,并就清理 审计情况进行张榜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切实还 干部清白、群众明白。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覆盖。针对信访矛盾纠纷多 发、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制订了 《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规划》,对全村历年来的信 访积案、矛盾纠纷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建立信访矛 盾纠纷化解台账,实行销号管理,责任到人、限期化解,先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13 个,化解信访矛 盾纠纷 20 件。
通过深入群众的细致工作,进一步理顺了群众情 绪,化解了群众怨气,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 情和积极性,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执行力大幅提升。以 前群众因为不理解、不支持,导致一些工作推不开、 进展慢,现在党员干部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拆旧腾退这一脱贫攻坚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村“两 委”班子上下齐心,党员干部示范带头,群众积极参与, 率先在全镇完成了 28 户拆旧腾退任务。
实施民心工程,促进乡风文明
整顿工作是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是否能推进好 村内各项重点工作,能否得到群众的点赞。为此,该 村重点抓好三个强化。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面对村内基础设施落后、部分组间道路泥泞不堪,严重制约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状况,村“两委”从解决群众关心的吃水、用水等 问题入手,积极争取乡贤和在外杰出人士支持,集资 60 余万元,修建机井一处、自来水塔一座,并安装路 灯 16 盏;多方筹措,争取项目资金 30 万元,硬化组 建道路 1.38 公里。
强化集体经济发展。为了改变集体经济薄弱的现 状,村“两委”反复商讨研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香菇产业, 重点扶持种植大户 6 户,培养致富带头人 1 名,发展 袋料香菇 30 万袋,带动贫困户 12 户,有力地促进了 群众增收。
强化社会综合治理。针对社会治安管理一度混乱、 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的问题,大力开展普法宣传,组织 群众现场观看“村霸”案件庭审,增强法纪观念。积 极争取项目,修建了乡村大舞台和老年活动场所,坚 持每月开展一期道德讲堂,宣讲优秀人物事迹,用身 边的人和事教育感化群众;组建了由村“两委”干部、 计生专干、中心户长为主的广场舞队伍,开展了丰富 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扎实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在家家户户 门前建起花坛。
通过三个强化,解决了一系列群众关心的的热点 难点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激发了村民 参与村级事务的动力,群众的满意率、班子的公信力 大幅提升。现在,常牟村道路宽敞通达、村容村貌焕 然一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民风淳朴、正 气充盈,逐步形成了人人心齐气顺、干部担当作为的 良好氛围。
注重常态长效,强化制度建设
在整顿工作中,如果说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取得 了一定成效,那么建章立制、巩固提升的后半篇文章 更加重要,为此重点抓了三个严格。
严格运行机制。针对以前班子运行机制不顺畅、 工作制度不健全这一问题根源,修订完善了“四议两 公开”和学习制度、坐班值班制度等 10 余项制度,并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为民服务代办等制度,在 村级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大资金等方面,坚持会 议研究、集体决策,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严格纪律约束。开展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 组织村组干部和全体党员深入学习党章、廉洁自律准 则、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 和学习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剖析,严格对照纪律要 求,围绕“五查五看”,开展自查自纠,切实增强守 纪律讲规矩意识。
严格服务考评。为了把服务群众工作进一步做到 实处,村上实行为民服务代办制度,组建了为民代办 服务队,主动上门为群众服务,累计为困难群众、年 老体弱等群体代办事项 60 余件。在服务过程中,对 首问负责、代办时限等进行考核考评,纳入年终干部 述职、党员评议,使干部、党员主动为群众服务逐渐 成为一种风气。
通过三个严格,进一步健全了村“两委”工作机制、 决策机制、监督机制,特别是在“四议两公开”、财 务村务党务公开、村干部坐班、去向公示、重大事项 票决等制度执行上更加严格,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 很多群众反映,以前到村上办事经常找不到人,群众 来回跑、意见大,现在村上为党员群众提供全天候服 务,大家都觉得这次整顿动了真格、见了实效。
点 评
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方能祛除病根。常牟村软弱涣散整顿工作,立足该 村实际,着眼农村改革发展大局,坚持标本兼治, 狠抓源头治理,以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制度机 制建设、聚焦解决突出问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 为突破口,推进民生工程,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人 居环境,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改起,从群众最关心的 工作抓起,以务实管用的措施化解基层治理的堵点,以真情化解干群之间的隔阂,使难点工作变亮点工 作,村党组织从人人摇头的“后进”状态跨入先进 行列而且发展“后劲”十足,赢得了群众认可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