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20第4期 / 正文

人才之道:从“栽树”到“凤栖”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0-07-22 16:59 作者:◎当代陕西全媒体记者 刘芯靓

                                                       ▼吾悦广场

1.jpg

2.jpg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改革之 本、创新之源、发展之要。随着沣东和平村的 快速发展,和平村党委书记白世峰意识到,“要 彻底改变农村面貌、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还得吸引人才、创造条件留住人才。”但现实的 情况是,受制于发展水平、配套政策、生活环境 等因素,农村成了人才“荒地”,不仅难以吸引 外来人才,本地人才也在向外流动。

如何使农村成为人才集聚的“福地”,为乡 村振兴引来“源头活水”?

栽好树,让人才进得来 

近年来,和平村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学以致用留住人才,形成了“拴心留人”的制度环境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

“我是去年到和平村工作的,之前一直自主创业,后因母亲生病需要人照顾,就放弃创业 了。得知和平村在招贤纳才,报名进入村上办 公室后,村书记亲力亲为,在工作和生活中对 我都倾力支持,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和平村对于 人才的重视和爱惜。”和平村小额信贷公司王 宝元说。

留住人才,归属感比待遇更重要。 

视人才为座上宾,出台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从人才需求出 发,简化流程,实施跟踪问效,确保各项人才政 策落实到位。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服务机制,加强联系,及时解决人才诉求,对突出问题及 时整改,解除人才后顾之忧,是和平村始终如 一、从不走样的一贯做法。

搭好台,让人才留得住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平村两委逐渐意识到,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打赢脱贫攻 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 化进程等目标要求,归根结底还是人才队伍的 建设。

为激励优秀人才到农村任职,陕西不少地 方因地制宜推出了引才“福利”,基本从落户便 利、住房“红包”到创业支持补贴,再从配偶安 置、子女就学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优厚条件,无疑都是引才的“加分项”。 

“和平村除了那些‘加分项’以外,还能给人才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这是很多地方给不 了的。人才能否体现出他的价值比单纯的现 金奖励更加重要,和平村善于创造平台,使有 才能的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价 值。”西安和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王成军说,“此外,还会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和平村各岗位 都是经过培训学习后才上岗的。”

和平村不断健全人才使用机制,完善能力 培训计划。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 施策,完善编制管理、人才招录和柔性流动政 策,为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提供制度保 障,通过制度去管理人才、运用人才,让人才在 更适合的岗位上施展才华,才能够实现人才作 用的“最大化”。

暖好窝,让人才过得好 

和平村幼儿园园长程智慧是和平村引进的专业人才之一。 

“我入园时,白书记告诉我,和平村幼儿园 不 是 某 个 人 的 ,是 属 于 和 平 村 所 有 村 民 的。”程智 慧 说 ,“ 和 平 村 领 导 班 子 对 教 育 的 渴望和重视深深打动了我。怀着这样一种教 育情怀,我会尽心尽力打造一个高品质幼儿 园,让和平村人一代比一代更强、更优秀、更 幸福。”

园区内的企业发展的好不好、市场开拓的 大不大,关键在人才、支撑在人才。和平村根 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通过在 政策扶持、创业项目、服务平台、发展环境等方 面夯实基础,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 位,创造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充分发挥了 用人主体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培养、吸 引、用好各方面人才。

和平村党委书记白世峰表示:“农村振兴根 本在于人才,创造条件留住人才”。充分诠释了 和平村人才机制实际情况,极大地激励了真正高 优人才的积极性和人才引进主动性,真正做到“只要你有才华,我来给你舞台”的人才创新 机制。

如今,和平村常住居民 1527 人。其中,党 员 132 名;工作人员共 47 人,其中,大学及以 上学历人才 14 名,4 名中高级职称人士,1 名 劳模。他们共同参与到和平村长远的事业发 展中,为和平村奠定了人才资源基础。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