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20第4期 / 正文

社会治理的“向心力”如何凝聚

——以基层党建导航乡村发展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0-07-23 09:53 作者:当代陕西全媒体记者 南楠

            ▼和平新时代幼儿园园区

1.jpg

高楼林立,路面宽阔洁净,幼儿园、社区门 诊、休闲健身等配套设施完善齐全……不曾想 到,城郊的农村建设竟这般“出人意料”。健身 广场上,老人们正晒着太阳、开心地谈论着和 平社区发展的事。

搬进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村民怡然自得,说起话来笑逐颜开“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日子,村里想的太周到了。”和 平村的华丽转身被视为农村自主走工业化城 镇化共富道路的典范。

长期以来,和平村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统 揽、民主治村为主导、村民需求为导向、改革 创新为动力、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 为目标,开展“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示范建设,扩大党建末端覆盖,通过村党委的政治 引领和党员的模范示范作用,发动党员群众 共同参与整个辖区共建共治共享,联动统筹 各种力量,让“治理”的温度深入“神经末梢”,成为西咸新区基层村庄实践“创新城市发展 方式”的典范和排头兵,探索出了创新社区治 理的生动实践。

党建凝聚社会治理向心力 

“在整村拆迁上,党员干部先带头,和平村拆迁的‘第一铲’就是从白世峰书记家里开始 的”但是安置住宅建成后,“抓阄”选房时,却是 村民优先,党员干部垫后,白书记抓到了较高 的楼层,村民们执意让他再选一次,他却说自 己不能带头破坏规矩进而放弃了。

走访和平村,诸如此类事,不绝于耳。正 是该村党员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服务理 念和吃苦在前、先公后私的奉献精神,做到了 群众之事随叫随到,集体大事尽义务在先,利 益之事群众优先,党员“保姆式”的服务赢得了 全村群众的一致认可。

“和平村发展之初,也有群众不理解,涉及 自身利益的村民或起哄或阻挡,这个时候就需 要党员站出来,示范起了大作用。党员们身体 力行,又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使村民心中有了 谱,出发点都是为了村民的利益着想,大家自 然愿意相信我们。”老党员刘素芹说。

“和平村凡是涉及到村民利益的每一项重 大改革举措,都要采取‘先党内、后党外,先代 表、后群众’的方式,开展广泛的民主协商,达 成改革共识。每当遇到利益调整及分配时,都 是党员干部带头奉献,坚持让利于民,确保村 民们得到最大的实惠。”和平村党委副书记、副 主任牛利军介绍起来“和平经验”,如数家珍。

拧成一股绳的和平村,发展的每一步都走 得踏踏实实。

“搬到和平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环境、条 件都好了,我们要离群众的心更近,要更好的 为群众服务,为百姓谋发展、谋幸福。”和平村 党委书记白世峰坚定地说。

正在搬进新办公楼的上午,大家紧张地从 整理档案室、装修村史馆到每一间办公室细心 整理,迎来送往的工作人员为办事群众答疑解 惑,敬业的工作劲头,高效的工作作风,自信的 精神状态,群众纷纷点赞。

从村民教育到民主协商、从建立“议事堂” 到股份制改造,和平村始终坚持民主协商模式和改革求共富、促共富的理念,始终坚持党建 引领、凝心聚力,壮大集体、永葆活力。努力 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的组 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定期召开党员、村 民代表、全体村民等不同范围的民主会议,经 济收支定期通报,重大事项集体议决,以会建 制、以制治村,以会明理、以理服人,群众打心眼里信服。

改革激活治理一线生命力 

俗话说,“穷则思变,困则谋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面对人口流动的加强,土地 荒芜现象大量出现的现实,和平村在走土地集 约经营、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把发展的重点 转向培育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实现工业化、非 农化发展。

1992 年 起 ,对 分 包 到 户 的 土 地 进 行“ 反 租”、流转回集体,率先在西安市取消自然村和 村民小组组织,转变土地经营方式,实现全村 土地统一规划、统一经营,提升了土地的利用 率和收益率。为拓宽增收路径,相继办起了村 办建材厂、木具厂、面粉厂、金属结构厂等企 业,迈出了由农到工的转变步伐。

和平村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 有效实现形式,通过土地非农化经营实现自主 工 业 化 的 路 径 ,并 成 功 创 建 了 中 小 企 业 基 地——和平工业园,实现了由分散型工业到集 约型工业园区的转变。

村子发展了,如何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成了和平村面临的新问题。

2008 年年初,和平村启动集体经济股份 制改造,将 8000 多万元经营性净资产的 50% 预留集体,另外 50%量化到具有股东资格的 329 户 1347 名村民名下,率先迈出了“资源变 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 步伐,有力地保障了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0 年,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全面启动区域开发建设,和平村再一次抓住发展机遇,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启动自主村庄改造,主动迈向城 市化。完成城中村自主改造,站在更高的发展 起点上,村集体资产由改造前的 1.5 亿元猛增到 6 亿元,产业从工业为主,转变为以商业、服务 业等三产为主,可持续多元化经营新阶段。

如今,和平商业圈人气火爆,车水马龙,40 多万平方米的和平春天、和平丽苑安置楼及社 区配套全面完善,村民每户都分到了 300 平米 以上、两梯四户、低密高绿、通风透光、配建有 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的高品质安置房。

和平村深耕农村改革“试验田”,书写了多项 “敢为人先”之举,客观分析其所取得的成就和经 验,不难发现,改革创新一直是其发展的根本动 力,是破解问题矛盾的根本途径。得益于其把改 革创新贯穿于村子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充 分释放了农村生产要素潜能,激发了内生活力。

打造服务品牌更具吸引力 

一面面掩映在楼宇院落的文化墙,引导着村民崇尚文明;一个个先进典型的创建评比活 动,激励着村民崇德向善;一场场精彩纷呈的 文艺演出,丰富着村民众的文化生活……在和 平村的沃土之上,处处涌动着清爽的文明之 风,焕发着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文明家风带动文明村风,文明村风反哺 文明家风”在村委会办公室主任晋爱兰看来,村子能有今天的发展还得益于精神文明建设 的有效推动。

文明基因已经早早根植在这座村庄的基 因中,早在新世纪之初,就通过“党建广场”“文 化长廊”“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 文明创建活动,让“文明诚信、善待客商”理念 根植于心,也正是因此,和平村先后摘获了“全 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

随着新城控股吾悦广场大型商业综合体、 高新一中沣东中学、西安和平新时代幼儿园等 一大批优质商业、教育及高科技文化项目的布 点建设,和平卫生中心、垃圾压缩站、消防站、敬仰阁(公墓)、大型超市等配套设施,进一步 加快了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和平村也成 为全省基层农村主动城市化、推动乡村振兴的 探索者与先行者。

                     ▼和平丽苑小区入口

1.jpg

为了给村民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和平村先 后组建了物业、水电、警务、保洁绿化、法律咨询、财会服务等十多个专业化服务队伍,使村民们尝 到了“不离土、不离乡”的就业、创业“甜头”。

当前,村民享有年终分红、老年人月生活 补助、学生入学补助等多种福利。组建了党员 爱心帮扶协会,每年都要拿出 15-20 万元左右 的善款帮扶救助区域因意外、大病等造成生活 困难的弱势村民及外来人员,其中 2018 年度 帮扶区域伤残病困难对象 54 人、发放爱心帮 扶款 18.05 万元,进一步浓郁了宜居宜业、平安 舒心的生活氛围。

“为了对历史负责、为发展服务,和平村必 须做好档案工作。”和平村率先在省、市农村建 起档案室、推行精细化规范管理,并先后通过省档案管理一级认证、AAA 认证,成为当前全省 农村档案工作的典范和标杆,公平、公开、公正 的治村理念和举措,赢得了群众的充分信任。

“40 年 前 村 民 借 钱 的 收 据 ,30 年 前 村 委 会选举的照片,十几年前村里开会的影视资 料,以及前两年群众回迁分房时的选房抽签 记 录 ……”走 进 和 平 村 档 案 馆 ,如 同 走 进 了 时 光 隧 道 ,可 以 领 略 一 个 村 子 40 年 的 发 展 之路。

通过一 件 件 记 录 发 展 变 革 的 档 案 文 件、 聆听一段段承载光辉岁月的声像档案,不难 发现,和平村依托社区治理创新撬动社会治 理创新的改革路径,加强社区群众性自治组 织的规范化建设,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 实现了党组织“一心为民”赢得了群众“一片 赞誉”。

2020 年 5 月,沣东新城三桥街道和平村 党委荣获“陕西省第二批村级党组织标准化 建设省级示范村”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