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村AAA级档案室
古人有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 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曾经人均土地不足一亩,村集体负债 50 多 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不到 300 元,村穷人心 散,村庄面貌破旧不堪。
现在村民人均年收入 5 万元,村集体年可 支配收入 5600 万元以上,2000 年至今累计给 村民分配近 2 亿元。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民 主法治示范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百余项 称号。
这其中的转变,得益于和平村始终把解决 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以服务基层 党员群众为切入点,以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共同 创造美好生活为愿景,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 群众的“主心骨”“领路人”,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走出了具有“和 平”特色的新型和谐共富之路。
善创新:生成创造力
纵观和平村的发展历程,“创新”二字贯穿始终。
创新性路径选择是和平村发展过程中独特 的内容,从最初引进企业发展投资环境到建成和 平村工业园,从土地返包、集体经营、取消“三级”所有制、股份制改革到自主村庄改造,从稳定村两 委班子到人才引进,大量的事实证明,在和平村,“创新”无处不在。
当时,调整土地经营方式、将承包到户的土地流转到集体统一经营,与国家倡导的“包产到 户”政策并不完全一致。取消“三级”所有制时,一道道难题摆在村干部面前:组与组、户与户土 地数量、地块位置差异大;群众思想观念保守,这 让工作极难开展。
风险即意味着机遇。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 用、党员的模范作用,一次次开会协调,党员代 表逐户征求意见,最后达成一个共识——一亩 地补差 5000 元。
“比如,你们组和其他组相比,人均差了 0.3 亩地,那就 0.3 乘以 5000 元,人均补 1500 元。”村委会副主任白甫说,以这样的方式平衡差异, 解决矛盾。
最终,全村实现了土地“反租”集体,并取消 了“三级”所有制,进行村一级管理,迈出土地集 约及村一级经营核算的第一步。
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其创造力、凝聚 力、战 斗 力 的 重 要 来 源 ,而 创 造 力 是 基 层 党 组织永葆生机活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动力来源。
发展中,和平村级党组织始终坚持以党建 引领为核心,以创新发展为路径,坚持发展壮大 集体经济。像土地返包、集体经营、取消“三级”所有制这样的变革,只是和平村立足村情实际, 大胆创新的一个缩影,在股份化、主动城市化以 及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创新性举措尤为突出,成 为和平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
知危机:形成战斗力
“如果你经常处于领先地位,稍有不努力,立马会退步,你不学习就会退步,你不发展就要落后。”
在白甫看来,和平村能保持多年稳定发展的因素之一,得益于始终将危机意识放在首位。
当全国还在推广“包产到户”时,和平村已经开始土地“反租”,走土地集约化管理路子;
2008 年 ,当 和 平 村 集 体 经 济 积 累 达 到8000 余万元,村民全部转入二、三产业就业,实 现“小富”时,村“两委”没有停留在“小富即安” 的现状上,而是开始进行对村集体资产实行股 份制改革的工作;
当村集体年可支配收入超 5600 多万元时, 和平村还要继续壮大集体经济,计划将村民每人 的股本金由当初的2.8万元,增加到15-20万元。
今天,和平村在全国已经属于发展典型。 随着一大批优质教育、商业及高科技文化项目 的布点建设,进一步加快了和平村集体经济转 型升级步伐和村域产业“退二进三”进程,和平 村也成为了西咸新区基层农村主动城市化、推 动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一步一个台阶,从一个质变到另一个质变, 不是源于与周围村庄的比较,更不是源于对现 状的满足,而是源于领导班子的危机意识,并将 这种危机意识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和平村的党 建工作中,体现在全村的各项工作中。
聚民心:合成凝聚力
“提高村民收入,把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实现共同富裕。”
一条条承诺的实现,也让村民意识到,生活在和平村是幸福的,并愿意为和平村出点子出力。 自主城中村改造中,当需要签字拆迁时,党员白民东作为村里数一数二的“富裕户”,带头 签字,拆掉自家装修豪华的房子,最终也和其他 村民一样,摇号选房。
当问到这样做心里会不会不平衡时,白民东说“:心里不平衡肯定会有,但作为一名党员,要考虑村子的整个发展。”
在他看来,村子要发展,势必会有很多问题,少一个问题总比多一个问题强,“像我这如 果多要赔偿,那其他工作再咋做,自己牺牲一 点,村子发展好了对自己也好。”
平时,村上会定期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全 体村民等不同范围的民主会议,经济收支定期 通报,重大事项集体议决,以会建制、以制治村,以会明理、以理服人,群众打心眼里信服。有不 明白的地方随时可查询,公平、公正、公开、透 明,群众的心里亮亮堂堂。
现在,村民享有年终分红、老年人月生活补 助、学生入学补助等多种福利。并组建了党员 爱心帮扶协会,村上每年都要拿出 15-20 万元 的善款帮扶救助区域因意外、大病等造成生活 困难的弱势村民及外来人员,进一步密切了党 群干群关系,浓郁了宜居宜业、安居乐业、幸福 温馨、平安舒心的生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