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是总书记最牵挂的事。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我们党既定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是我们党向历史、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几年来,我国以空前的力度实施脱贫攻坚战,连续7年每年减贫千万人以上。
如今,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时间的压力,细化到了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3月初,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再次强调时间的紧迫感:“今年满打满算还有不到10个月的时间,按日子算就是300天,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疫情又增加了难度,必须尽早再动员、再部署。”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陕南山区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之一,总书记很牵挂。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期间,专程到商洛、安康,就是要实地察看这里的乡亲们脱贫情况。
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累计安置易地搬迁困难群众1346户4173人。这两年,社区工厂一家接着一家开起来了,搬迁来的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不少昔日的农户如今成为城镇“双职工”家庭。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盘活了各方面资源,实现了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
4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西考察。这是4月21日,习近平在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同茶农们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一家毛绒玩具厂。工厂的员工基本上都是女工,之前她们住山上,要么外出打工,要么留守照顾家庭,只能选一头。如今搬下山住,既能打工又能照顾家庭。一位女工说她的爱人也在县城里的厂子做工,习近平总书记笑着说:“那你家是双职工了,收入有保证。”
在一家服饰公司产品展示厅,来自浙江诸暨的女老板看到总书记,就像见到家里人那般高兴:“来了不到一年,在平利县开了4家社区工厂,去年出口创汇400万美金。今年3月复工,至今销量150多万元。如今境外疫情还在发展,订单减少,我们加大了网上销售力度。”她拿起一双袜子介绍说,单买8块8一双,网上买要19块9,买一送一包邮。习近平总书记夸她会做生意。
搬迁户汪显平就住在毛绒玩具厂楼上,总书记来到他家做客,详细询问他家庭收入、孩子上学、医疗和社保等情况。汪显平告诉总书记,过去住在山上,干啥都不方便,穷得叮当响,如今搬到社区,他只掏1万块钱,住进了三室两厅,装修花了3万多,十分敞亮,夫妻俩都找到了工作,家里老人有了照顾,孩子在浙江大学上研究生,学费不用愁,这样的日子过去想都不敢想。总书记听了十分欣慰。他强调,搬得出还得稳得住。后续扶持最关键的就是就业。过去讲“安居乐业”,如今对搬迁群众来讲,乐业才能安居。“房子好了没收入,也是住不下去的。”只有保证群众就业,才能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确保困难群众就业十分重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多想办法。
离开社区,总书记乘车沿着盘旋的山路,来到老县镇蒋家坪村。这里的种茶史早在唐代就有记载,但多年来乡亲们守着金山却揭不开米锅。这两年,在党中央政策引导下,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进了村,建起了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形成了“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带动了100多户困难群众增收。
4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在锦屏社区考察当地脱贫攻坚情况。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摄.
4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在中心小学考察脱贫攻坚情况。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摄
高山之上,春风、春雨、春茶,云山、云海、云田,一望无际。习近平总书记拾级而上,一垄垄茶树长势正旺。
茶农多是本地村民,她们头戴斗笠、腰挎篮筐,笑语欢声中,指尖在茶尖上舞动。看到总书记来了,她们围拢上来,一五一十向总书记讲了每年的收成:既有茶园的土地流转费,还参加分红,愿意参加采茶的还有务工费。“采茶季每年有3个月,手快的一天能拿两百多块,少的也有百来块。就像您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希望乡亲们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
脱贫攻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提倡钉钉子精神,这得从我做起啊!这件事我要以钉钉子精神反反复复去抓。”看了陕南这两个村(柞水县金米村、平利县蒋家坪村),总书记感慨地说:“我对今年全面完成现行指标的脱贫任务是有信心的,我最关心的是后续帮扶问题,能否形成稳定连续的机制。共产党人办事是求真务实的,要真正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习近平强调,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要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据《人民日报》。原标题:“陕西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习近平总书记陕西考察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