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 邑 实 验 中 学 和 城 关 中 学 在 “ 留 守 儿 童”的教育管理方面大胆探索,创新尝试, 泰兴支教老师在分别积极参与学校一些活动 后 , 发 现 不 少 留 守 学 生 因 “ 家 庭 教 育 的 缺 位 ” “ 父 爱 母 爱 的 缺 失 ” “ 沟 通 交 流 的 缺 少”“有效监护的缺乏”等原因,在情感、 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出现诸多问 题。
针对这一具体情况,来旬支教的泰兴市 实验中学副校长刘振华组织支教老师在一起 商量后,决定为孩子们做点事情,来帮扶最 需要帮助的一些贫困家庭留守孩子。
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更长时间不能 见上一面,长期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 形成长,造成他们“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 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 全上缺保障”等问题。但是仍有一些孩子在这 种情况下依然能够努力学习,为了实现梦想而 奋斗。
孩子们的上进坚定了泰兴支教老师帮扶的决心。
做引导
实验中学的支教老师刘振华、陶卫兵、 陆 国 峰 老 师 通 过 找 班 主 任 了 解 、 找 孩 子 谈 心、与家长联系等方式,密切关注留守学生 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充分利用课 余时间对留守孩子单独开展学习辅导、思想 教育等活动。还经常与他们一起谈心、拉家 常,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 身体等方面的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苏陕协作资金帮扶淳化企业酿造的柿子酒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虽然时时 惦 记 着 家 里 的 孩 子 , 但 是 由 于 工 作 的 繁 忙,意识上的疏忽,不能随时与孩子保持联 系。支教老师朱伟、樊琴积极与在外务工的 家长联系,告知他们学校开展的教学情况及 子女的在校情况,家长们很是感动,这些工 作建立起家长对支教老师的充分信任。
建家园
支教老师刘振华、陆国峰、陶卫兵借用 学校的艺体器材、图书等,利用双休日、节 假 日 组 织 留 守 孩 子 在 “ 家 ” 中 开 展 一 些 活 动,让孩子们找到家的感觉,让每一个留守 孩子不再孤单、无助,在学校同样能感受到 家一般的温暖。同时在互动活动中教育留守 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 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 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
部分留守孩子家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家 庭生活困难,支教老师陶卫兵、刘振华在了 解了一些孩子的家庭生活情况后,积极联系 江苏的爱心人士为两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孩 子进行长期固定资助,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 生活质量,缓解贫困留守儿童的求学压力。
过生日
为了让留守孩子感受到生活的温暖,陆国峰、张锐、朱伟、樊琴老师通过查阅 孩子资料,了解孩子的生日日期,组织 班级学生在“留守学生”生日时为他们 赠一张生日卡、送一句生日祝福等形式 多 样 、 内 容 丰 富 、 简 便 易 行 的 温 馨 活 动 , 让 这 些 孩 子 也 能 过 一 个 快 乐 的 生 日。
期间,刘振华、陆国峰老师还特地 请过生日的住宿学校的留守孩子到教师 宿舍吃饭,用大家的关爱为留守孩子营 造温馨的家园氛围,让留守孩子在远离 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 育。通过这些帮扶活动的开展,被帮助 的几个留守孩子变得活泼开朗,能更好 融入班集体,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 步。
孩子们的这些变化让支教老师们很 是 欣 慰 , 老 师 们 为 能 用 自 己 的 一 点 “爱”助力留守孩子实现自己的求学梦 想,为能担负起一点社会责任,为旬邑 的扶贫工作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而喜悦!
(作者系江苏省泰兴市对口帮扶旬邑 县联络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