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的脱贫之路,需要连续的翻山越岭、爬坡过坎,但,这个坡,不低,这个坎,很高……初到丹凤,了解到这些情况时,我提醒 自己:你的压力不小……
2017年初冬,我从南京踏上了奔赴陕西的 列车。
我要去的地方叫丹凤,地处秦岭腹地,境内以蜿蜒而过的丹江和巍峨的凤冠山而闻名。这 里山清水秀、天朗气清,是健康养生的洞天福 地。同时这里也是国家深度贫困县。
我此行的任务就是和当地的干部群众一道, 助力丹凤彻底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人到中年,能有机会到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 地方参与脱贫攻坚这样的伟大事业,心中的家 国情怀无形中被悄悄点燃……
脱贫之路需要翻山越岭
初到丹凤,白天下乡入村调研了解情况,晚 上翻阅托人借来的当地县志。这是多年养成的 一个习惯,想要尽快融入当地,县志是了解当 地历史沿革、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的最好帮手和途径。
丹凤,方圆2438平方公里,全境地势西北 较 高 , 东 南 偏 低 , 河 谷 相 间 , 呈 “ 掌 ” 状 地 貌,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土石山区。 境内的秦岭大山在驴友眼中是美丽风景,但在 当 地 群 众 看 来 , 却 意 味 着 交 通 不 畅 、 信 息 不 顺、生活不便。人们普遍认为,是大山阻碍了 这里的生产和经济发展。
由于缺乏大面积平整的建设用地,工业制造 业项目很难在丹凤落户,导致这里工业基础薄 弱,规上企业数量甚少,县上财源乏力。而财政的吃紧则意味着当地很难投入更多的资金进 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善民生。大多数农民 仅能依靠种植中药材和畜禽散养谋生,增收渠 道 十 分 有 限 。 正 是 受 这 些 方 面 的 限 制 , 从 1987年开始,丹凤就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 当时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123元,全县贫困 人口达17万。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状况得到了一些改 观。尤其是近年来,经过丹凤几代人三十多年 的不断奋斗,到2017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 97.2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达到27840元、9116元。
尽管变化很大和成绩很显著,但丹凤县的贫 困现状仍然严峻,脱贫压力依旧很大。2017年 年底,全县依然有6万多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 达 2 2 % , 这 些 依 然 还 在 为 温 饱 发 愁 的 父 老 乡 亲,就是我们脱贫攻坚要帮扶的对象,也是我 们脱贫攻坚工作要攻克的堡垒。丹凤的脱贫之 路,需要连续的翻山越岭、爬坡过坎,但,这 个坡,不低,这个坎,很高……初到丹凤,了 解 到 这 些 情 况 时 , 我 提 醒 自 己 : 你 的 压 力 不 小……
“梅花路”连着苏陕友谊路
花瓶子镇是丹凤东南角的一个偏僻小镇,这 里经济基础薄弱,贫困群众数量大,是全县脱 贫攻坚的重点镇。
2018年初到花瓶子镇调研时,镇党委书记 彭巍把我带到一条土路边。这是镇上一直想修 的一条路,它一头连着花瓶子镇政府,一头连 着花中村,由于建设资金有限,道路迟迟无法 开工,导致花中村和周边村落的1800余名群众 每次到镇上办事,都要绕道8公里才能到达。
深山中的木耳基地
在平原地带,8公里不算多远,但在山区, 8公里就意味着群众每次出行,都要在路上多花 近一个小时。农民辛苦种出的山货,运送出山 也极为不便,而且大大增加了物流成本。一条 路,成为制约花中村群众脱贫的最大瓶颈。
闻听此事,我和镇上同志站在路边,细细算起了工程账。这条路总长2.6公里,建设成本大约147万左右。回到县上,我立即向县长汇报, 并与后方南京市雨花台区联系,寻求各方支持。
经过反复研究,县上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中支持50万元,雨花台区对接帮扶花瓶子镇的 梅山街道承诺支持40万元,雨花台区政府再一 次性支持50万元,就这样,道路建设经费在大 家的共同努力下凑齐了。
丹凤防护服生产企业
2018年12月,道路正式开工建设,2019年 9月,道路全线贯通,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交通 路网和群众出行。看着崭新的水泥马路,当地 群 众 欢 欣 鼓 舞 、 喜 不 自 禁 , 把 它 亲 切 地 称 作 “梅花路”,并按当地传统,在梅花路边树起 一座石碑,以此来纪念雨花台区和梅山街道给 予花瓶子镇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
黑沟村的夜晚再也不黑了
2019年7月,我到包抓的土门镇调研督促脱 贫攻坚工作,回县城的路上,我随机挑选了一 个村来抽查,一来熟悉熟悉乡下路况,看看民 风民俗;二来抽查一下村干部和四支队伍的在 岗履职情况。
车子开到土门镇黑沟村,已临近傍晚,村干部和四支队伍的同志此时都还在村委会忙碌着。我让黑沟村村支书柯艳 杰 陪 我 在 村 里 转 转,顺便了解一下干部们的思想动态。
一路上我们聊得很愉快,当谈到村上还有什 么 问 题 和 困 难 时 , 村 支 书 柯 艳 杰 想 了 想 说 : “这两年国家政策好,村里的路通了,老百姓 家里通了电通了水,住危房的,县上都安排做 了改造,生活得都不错。要说问题,就是道路 两 边 没 有 路 灯 , 晚 上 进 村 出 村 , 都 要 摸 黑 前 行,村民们都说:‘黑沟村真黑!’”
柯艳杰说村委会曾经找人咨询过太阳能路灯 的价格,连路灯带安装大概需要10万元左右, 但村上没有什么经济收入,有心无力,所以安
装路灯的事就这么一直耽搁着。“张县长你能 不能想想办法,帮我们解决一下?”他的语气 里充满了期待。
回县城的路上,我就一直在思考怎么解决这 个问题。我首先给土门镇党委书记张建成打电话说 了此事,建成沉吟良久,说想办法在镇上经费中挤 出5万元支持此事。一半的经费就这样解决了。
剩下的5万元找谁呢?我想到了和黑沟村结 对帮扶的雨花台青年企业家联合会,雨花青企 会负责人爽快地答应了帮我们在会员中筹集这 笔经费。8月29日,雨花青企会的5万元捐款如 约而至。
1 2 月 初 , 黑 沟 村 的 所 有 路 灯 全 部 安 装 到 位,村民晚上回家再也不用摸黑前行,黑沟村
不黑了!
两年的挂职工作已经期满,2019年11月,
经本人申请,组织上同意我在丹凤继续挂职两 年,不为别的,既然参与了丹凤的脱贫攻坚, 就 想 亲 眼 看 着 革 命 胜 利 的 那 一 天 。 摘 掉 戴 了 30多年的“贫困帽”是多少代丹凤人梦寐以求 的目标,我很荣幸能躬逢其盛,并参与其中。
两年前,丹凤于我而言还是一个陌生的城 市,是一个不曾去过、也不会前往的地方。因 为苏陕协作,我来到这座美丽的县城,从此和 丹凤结下了不解的缘分。丹凤,就是我人生的 第二故乡。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对口帮扶商洛干部,丹凤县委常委、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