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20第7期 / 正文

生活,是这样的祥和与温馨

—一位易地搬迁家庭走出来的大学生的心声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0-07-28 10:24

1.jpg

王维(右二)与家人在安置房中拍摄的全家福

大家好,我叫王维,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吧!我来自商洛市商州区腰市镇的一个小山村,现在是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大四学生。

我很庆幸自己,可以作为一名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受益者,与大家分享我们一家人易地搬迁脱贫的幸福故事……

2017年1月,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如冬日暖阳一般,照进了我以前光徒四壁的家。我们一家四口人居然只花了1万块钱,就住进了82平米的易地搬迁安置房,这不仅让我们多年以来的安居梦终于圆了,也让我们时隔多年的团圆梦终于圆了。

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一个年过得像这一年这样的祥和与温馨。因为,以往过年更多只能呆在姑姑家,与父母团聚的机会实在太少。就在迁入新家的那一刻,我蓦然觉得幸福来得如此突然,也不禁勾起了我儿时的许多回忆。

虽然我和哥哥只相差两岁,但我总是听父母说我并非出生在老家,而是出生在新疆喀什。从我记事开始,就一直跟随父母在广袤的新疆过着四处漂泊的日子,哪里有活儿干、哪里能挣到钱,父母就会到哪儿去,我和哥哥就跟着父母来到哪里。他们以自己辛勤劳动所获得的微薄收入,一直维持着整个家庭的生计,虽然生活过得很拮据,租住的房子也很小,但一家人在一起总是觉得很幸福。时间如白驹过隙,慢慢地,我和哥哥相继到了上学的年龄,虽然家庭很拮据,但父母还是努力地为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我和哥哥也如愿以偿地踏进了向往已久的学校大门,我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父母证明着我们对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的无比重视和倍加珍惜。

原本以为平淡的生活可以这样波澜不惊地继续下去,然而,由于常年的体力劳作、没日没夜地干活,就在1999年,父亲患上了严重的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从此不能再从事体力劳动。这对我们这个原本就极度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支撑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柔弱的肩头。常年的劳作,使得母亲的身体也大不如前。2004年,母亲也被查出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和冠心病。那段时间,我们一家人感觉仿佛天都要塌下来了,尽管如此,父母还在为我和哥哥以后的学习生活担心着、思虑着!他们想到在新疆漂泊的日子,终归不能让我和哥哥安心读书,加之父母的身体每况愈下,他们只能选择让我和哥哥回老家上学念书。

村民在易地搬迁配套建设的社区工厂生产服饰 冯雪峰摄

2.jpg

从此,善良的长辈、难舍的好友、对新一天满怀期待的快乐、还未破晓的黎明、宽阔平坦的道路、母亲忙碌的身影、父亲宽厚坚挺的身背、一辆破烂尚可勉强骑行的三轮车、热乎乎的包子、不停抖动的两双小手、游乐园和动物园,以及偶尔一次的狂欢,便成为我脑海中对新疆最深刻、也是最后的记忆。

回到商洛老家后,我完全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杂草丛生的院落、荒废坍塌的房屋,眼前一片破败的景象。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这就是我在家乡的“家”!为了全家生计,父母不得不拖着带病的身体打工赚钱,以此养活我们。无奈之下,我们只能暂住在姑姑家里。在新疆与父母临别之时,父亲深切地嘱咐我:“在姑姑家要安心住,更要把学习搞好,爸爸挣下钱就回来盖房子,接你回家!”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虽然满怀期待,但心里却很明白,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对于咱家来说,依然是那么遥不可及。尽管如此,我和哥哥还是特别期待父母能早日回家看我们,和我们团聚。久而久之,这种期待在失落、难过、委屈和失望中慢慢淡化,却无时不刻地淬炼着我和哥哥的意志,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在姑姑家借住,一住就是整整12年,时间也让我们从懵懂无知的少年蜕变成有思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年大学生。

2017年寒假,是我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时光,因为就在这个寒假,多年前父亲给予我们的承诺终于兑现了。那是2017年1月的一天,母亲欣喜地打来电话,告诉我: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咱们纳入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在自愿的基础上,可以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贫困户只需交一万块钱就可以分到一套房子。后来,经申请,我们在镇上移民小区分到了一套82平方米的安置住房。分房那天,妈妈再次打来电话,告诉我新房钥匙已经拿到了。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妈妈一定是在骗我。可当我抱着怀疑的心情回到这个难以置信的新家后,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雪白的墙壁、明净的窗户、崭新的家具、舒适整洁的小区……我们家终于有房子了!终于有做梦也想有的那个家了!我欣喜若狂,久久不能平静。

市民正在宁强县高寨子街道办筒车河移民安置点附近的游玩

3.jpg

负责帮扶的易地搬迁干部告诉我们,“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最终目的”。为了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我们家在享受参与发展香菇产业实现年分红3000元的基础上,还享受了医疗补助政策,我的父亲还得到了在社区物业公益性岗位上负责收水费的工作机会,我的母亲周秀丽在家做家务,偶尔为父亲打打下手,我的哥哥也从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毕业,顺利在陕汽集团实现了就业,而我也在学校享受到了各种教育补助。同时,因为易地扶贫搬迁,我开始慢慢地了解精准扶贫,也开始更加深入的研究精准扶贫。大学四年,我和老师、学长学姐、同学们一起做了大量关于精准扶贫的社会实践调研。通过无数次的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查阅资料,我对精准扶贫、对基层工作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了解,对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特别是从事易地扶贫搬迁这项伟大工程的各级干部充满了无限敬佩之情,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也变得愈发强烈,决心自己毕业成才后一定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报效国家。

每每回想起这十多年的往事,我沮丧过、自卑过,也哭过、笑过,但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我始终坚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贫困群众的生活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美好。我也坚信,党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带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行,驶向更加光辉璀璨的彼岸。

正如2017年搬新家时,我和家人在新家对联上所表达的,我们的“自强心立古立今立未来”,我们的“感恩情系家系国系天下”,我们一直会饮水思源,始终铭记党和国家给予我们贫困群众的关心关怀。

承受过不幸,才更加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为自己生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时代倍感骄傲和自豪。我坚信,我们的青春可期,我们的未来可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青年的殷殷寄语,“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我将倍加珍惜在复旦大学的荏苒时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刻苦求学、增长才干,努力充实自我、锻造自我,待毕业之后,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奉献祖国、造福家乡。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