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蒿坪镇黄金村民拿到搬迁安置房钥匙,准备迁入新居。邵瑞摄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十三五”时期,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原则,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居住在自然条件严酷、生存环境恶劣、发展条件严重欠缺且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农村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到生存发展条件较好地方,并通过产业、就业、培训、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系列帮扶措施,使其摆脱贫困状况、实现稳定脱贫。
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脱贫“五个一批”中的重中之重、坚中之坚,全面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深入基层调研,以上率下,每年召集有搬迁任务的10个设区市和93个县(区)召开现场会,交流工作、强化落实。
截至2019年底,我省“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24.92万户84.39万人安置房工程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搬迁群众的实际入住和旧宅腾退工作正在有力推进。
——对标中央政策标准,政策举措更加精准。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精准落实中省政策部署,筑牢筑细工作基础,突出完善群众稳定脱贫、安置任务进度、资金规范管理、改进督导督查等工作,形成了以《陕西省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实施细则》、《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为核心的一系列文件,较好地构筑完善了全省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有效确保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坚持集中为主,进城入镇梯度安置。围绕“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原则,坚持并不断完善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鼓励进城入镇住社区的易地搬迁安置方式。高点规划建设各类安置社区,集中资源投入,减少分散浪费,科学引导多类型搬迁群众进城入镇住小区。分类型精准推进,对适宜进城入镇的积极鼓励;对贫困程度深、自身条件差、土地依赖程度高的在中心村或农村安置点安置;“五保户”和特困家庭除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以外仍需解决住房的,通过实施“交钥匙”工程统一建设搬迁安置房,并在后续兜底保障上探索实行“一院两制”。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率达到90%,城镇安置率达73%。通过聚力集中安置,推进融合安置,避免“穷人扎堆”,便于“以富带穷”,规模聚集效应初步显现,为群众享有优质均等基本公共服务和如期稳定脱贫奠定了基础。
——紧盯质量安全,建设任务如期完成。按照“两年全部开工、三年基本完成”的安置项目建设布局,确保以工程质量安全为前提,又好又快推进安置项目建设。强化资金保障,累计筹措资金306.15亿元,拨付302.04亿元,资金拨付率98.66%,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需要,坚持严格规范资金使用范围、拨付程序等关键环节,全省93个县级项目实施平台全部及时建成并投入运行,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物理隔离、封闭运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奠定了基础。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坚持将日常督导和专项督导相结合,建立了县自查、市核查、省稽查的联动工作机制,在全省扎实开展安置工程质量安全“回头看”,对发现问题做到一县一反馈,一市一报告,督促各地高质量建成安置项目和基础设施配套。
6月13日和14日,省长刘国中在延安市、榆林市部分县区调研。这是他在榆林市横山区吴家沟调研脱贫攻坚情况。田木摄
——坚持多措并举,促进群众实际入住。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的阶段性特征,及时将工作重点由项目建设转向促进群众实际入住、有效融入。明确规定在房屋建成并交付钥匙后到实际入住,过渡期最长为6个月,以实际入住倒逼建设任务完成和拆旧腾退等后续工作;要求市县按照服务群众、科学引导的原则,将房屋装修成本严格控制在每平方米300元以内,鼓励由县(区)政府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用好旧宅腾退奖补资金,统一组织装修企业、统一设计标准、统一采购材料、统一简单装修,坚决守住建房和搬家不举债底线;对已实际入住群众开展“回头看”,核查实际定居和生产情况,解决一搬了之、一交了之问题。通过“先住带后住、现身说法”等办法,组织未搬迁群众实地观摩搬迁安置社区,直观感受已入住家庭的新生活、新风貌,激发入住意愿;多层级做好思想动员和政策宣传,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效消除他们对搬迁后生活的担忧。
岚皋县城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
——用足用活政策,推进旧宅腾退。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省级统一制定了安置协议、旧宅基地腾退协议、脱贫帮扶协议,要求各市县深入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从严从实签订“三项协议”,确定了2020年建档立卡搬迁户全面完成旧宅基地腾退的工作目标。出台系列文件,要求全省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将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地块优先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所得增值收益优先保障偿还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和扶持搬迁群众后续发展。2016年以来,全省省域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共签定节余指标流转协议51宗,流转指标27482.5亩,流转收益68.8亿元。2018年,11个深度贫困县跨省交易指标1.08万亩,获得调剂资金32.4亿元;2019年国家下达跨省调剂指标0.97万亩,预计获取调剂资金29.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