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20第9期 / 正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索“团队作战”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0-10-12 10:4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扶贫工作办公室在脱贫攻坚 工作中抓住“人”这个关键,紧盯“谁来扶、怎么 扶”在合阳县探索“三团一队”智力扶贫模式,取 得 显 著 成 效 。 合 阳 县 贫 困 发 生 率 由 2 0 1 7 年 的 13.2%下降至2019年的0.97%,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互为支撑  相互融合

组建“书记帮镇助力团”,强化党建引领。按 照“校党委包县抓总、院党委包镇抓落实”的思 路,遴选20个二级党委书记组成“书记帮镇助力 团”,根据学科专业及地方特色对接合阳县12个镇 办和相关涉农部门,实施“六个一工程”(一个学 院,组建一支专家团队,支撑一个“产学研一体化 示范基地”,对接一个乡镇,帮扶一个产业,带动 一批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为全县稳定脱贫提供组 织保障。校党委组织部为团长单位,将“书记帮镇 助力团”工作纳入工作计划,纳入党建述职考核内 容,纳入党委政治巡察观测点,使“书记帮镇助力 团”有动力,有压力,有活力。

组建“专家教授助力团”,抓好产业扶贫。西 农大精心筛选168名副高以上专家组成“专家教授助 力团”,按照“1+14+14+N”的思路开展科技帮 扶,依托葡萄试验示范站建立1个产业扶贫示范基 地,围绕县域特色产业组建14支科技帮扶团队,实 施14个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工程,开展N项具体帮扶 措施,构建起“政府+大学+产业园(合作社)+贫 困户”的产业扶贫新路径。西农大为14个科技帮扶 团队提供每年不少于5万元的项目经费,支持其建设 “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为贫困户开展免费技术 培训。

1.png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仲研究所博士团队在绥德进行夏季管理培训

组建“研究生助力团”,筑牢校地纽带。西农大每半年遴选15人左右的优秀博、硕士生组成“研究生助力团”,担任合阳县各镇办和相关部门 的科技扶贫副职,协助“书记帮镇助力团” “专家教授助力团”落实相关任务,加强校地 联 络 。 西 农 大 制 订 《 研 究 生 助 力 团 管 理 办 法》,明确“六个一”工作要求(即每人包联 1个贫困户,每半个月开1次工作例会,每个月 走访1遍所辖农业园区,每个月举办1次主题活 动,每个任期形成1篇调研报告,每人指导管理 1块示范田);每年为“研究生助力团”配套 10万元工作经费;校县双方共同承担助力团成 员每人每月发放的4000元工作补助和1000元一 次性交通补贴,为每位学生选聘1名校外实践指 导教师,为学生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保障。截至 目前,已向合阳县选派五批次76名研究生。

组建“本土优秀人才先锋服务队”,提升 “造血机能”。合阳县从农业、教育、卫健等 部门选拔148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心 服务基层的本土行业骨干,组成“本土优秀人 才先锋服务队”,与“三团”有机融合。“本 土优秀人才先锋服务队”成员由合阳县委组织 部选派与督促指导,配合“研究生助力团” “专家教授助力团”成员开展工作,跟随专家 教授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协助“三团” 精准调研,精准施策,精准扶贫。

“三团一队”是个有机整体,“书记帮镇助 力团”是“火车头”,重点发挥党建引领和组 织保障作用;“专家教授助力团”是智力支 撑,是对接帮扶工作中解决技术问题的重要依 靠;“研究生助力团”是桥梁纽带,是学校掌 握情况、传达信息的重要渠道;“本土优秀人 才 先 锋 服 务 队 ” 是 地 方 脱 贫 攻 坚 的 “ 领 头 雁”,“三团”与“一队”互为支撑、有机融 合,形成推进定点扶贫的强大合力。

激发活力  强化机能

“三团一队”智力扶贫模式实施两年多来, 取得了显著成效,被推荐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都江堰国际论坛”做大会交流,被国务院扶 贫办列为“有着积极示范带动作用”的“好经 验好典型”,被教育部推选为“第四届直属高 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获得 2018年度陕西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二等奖。

形成了党建引领扶贫新局面。“三团一队” 组建实施以来,西农大投入帮扶资金1382万 元,学校班子成员累计深入合阳县开展调研和对 接帮扶35人次;20个“书记帮镇助力团”成员单 位帮助引进帮扶资金1251万元,班子成员深入 合阳县镇街帮扶205人次,参与扶贫的师生达 2600余人次,动员党员干部捐款捐物价值100余 万元。目前已在全校形成“校党委—学院党委— 党支部”三级联动的党建引领促扶贫和师生党员 “比、学、赶、超”参与扶贫的良好局面。

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三团一队” 发挥智力优势,依托14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 基地”,帮助引进新品种130个,推广实用技术 60项,设计非遗文创产品60件,成功申请专利 3件。帮助合阳县打造形成了以1万亩集中连片 樱桃、10万亩红提、2万亩红薯、20万亩苹果、 30万头生猪和30万亩花椒的“112233”优势农 产品产业结构布局,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 2300户,带动贫困人口12000人。

2.png

博士团队的成员在田间地头具体指导作务

助推了多途径产销有序对接。“三团一队” 通过优化产品包装、提升产品声誉、发动师生 校友力量等形式,帮助合阳县等贫困地区农产 品打开销路,实现“增产又增收”。两年多 来,学校师生校友累计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885万元,通过校友及合作企业、电商平台帮助 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5147万元。“研究生助力 团”为贫困县企业设计产品包装50个,设计创 意产品30个,搭建农特产品电商、微商平台6 个。“研究生助力团”团员叶佳丽代表金裕镇 沟北村参加CCTV-7“农产品寻宝”海选活动获 得特色农产品评选第一名,第三批“研究生助力 团”参加陕西省“我为扶贫出创意活动”获得产 品销售赛道第一名,参与实施的“西北农林电商 扶贫助力百万樱桃销售”项目入选“2019陕西 网络公益精品项目”。“专家教授助力团”帮助 合阳成功举办“红薯文化节”“全国樱桃大会” 等展销活动,有效提升了产品声誉,助销产品22万余吨,助农增收5700余万元。 

激发了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三团一队”组建以来,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民发展学院合阳分校”“职业农民培训学 院”“西农—合阳乡村振兴学堂”等平台,累计 举办各类培训班90场次,为合阳县培训基层干 部1023人,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及农民15000余 人;宋朋杰、车军礼等8位农民通过高层次培训 成为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认定的“高级职业农 民”,已经成长为懂科技、懂管理、懂市场的农 村致富带头人,为合阳县持续脱贫致富激发了 “内生动力”,强化了“造血机能”。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