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辍学、离乡谋生、创业屡挫、肢体残 疾、巨额债务,这是39岁的略阳县农民翟必兴 身上的标签。
面对命运的接连打击,这个黑瘦的小伙子却 越挫越勇。如今,他在家乡发展乌鸡养殖,将 “小乌鸡”变成了振翅高飞的“黑凤凰”,带 领身边乡亲们一起摆脱贫困。
不得已当上了“丢人”的贫困户
从记事起,翟必兴一家7口就挤在三间土坯 房里,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因为家里贫 穷,翟必兴主动辍学,跟随本乡的大人们外出谋生。
在外漂泊五年后,翟必兴偶遇一位生意人, 在闲聊中人家随口提到,你们老家乌鸡好,你 负责养,我来收。这句话给了思乡情切的翟必 兴一点希望的火星,也让他与乌鸡结缘。
2000年春,翟必兴回到老家,租赁村里两间废弃厂房,准备办个小养鸡场。
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制作鸡笼时,20岁 的翟必兴被电锯截去了左手5指,这次意外几乎 要了他的命。手残疾了,鸡也养不成了,还背上了过万元债务。
因残疾,翟必兴托人找到一份在上海当电焊 小工的活,一干就是7年。眼看父母年龄越来越 大,他感到在外地打工不是长远之计,思前想 后,还是决定回家继续养乌鸡。
2010年,他拿出全部打工积蓄,修建鸡 舍,购买800只乌鸡苗,精心饲养,赚了1.5万 元。正当他满怀信心扩大养殖规模时,命运又给他当头一棒。2014和2015年,因鸡瘟影响, 出栏的鸡没人收购,投入的10多万元赔个精光,还欠了15万元的债。
翟必兴在鸡舍中收鸡蛋
就在他人生最低谷的这段日子,贫困户识别开始了。有邻居劝翟必兴,去申请个贫困 户,让政府帮一把。村干部也动员他写个申 请。但翟必兴很不情愿,认为当贫困户太丢 人。可眼看一家老小日子陷入困境、破旧的房 子无力翻修,媳妇三天两头闹意见,沉重的现 实让他越来越焦虑。无奈之下,他在一天夜 里,悄悄把申请塞进了村委会门缝。
“跟做贼一样”,回忆当时,翟必兴记忆 犹新。
翟必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帮扶干部 建议给他在县城找个门卫工作,再给他媳妇落 实个公益岗位,挣个稳当钱。但是,翟必兴认 为自己养乌鸡有基础,虽然赔了钱,真的不甘 心就这么放弃。
帮扶干部被翟必兴不服输的劲头打动,恰 逢镇上在动员发展乌鸡产业,就与他商定“合 作社引领、种苗孵化入手、养殖随后跟进”的 脱贫计划,还帮助他申请了5万元贴息贷款,争 取到了鸡苗孵化机。2016年8月,翟必兴牵头的 “黑咯咯乌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期成立 了。
把乌鸡养殖搞出名堂
“这一次,无论如何不能搞砸了!”面对 镇村和帮扶干部的支持和信任,群众的围观和 疑惑,翟必兴憋了一股劲。
为了掌握科学的孵化和养殖技术,仅有小 学文化的他,三次参加县里和镇上组织的培训 班,主动联系县农业技术人员上门指导,记下 了2本技术要领笔记。白天太忙,他就抓住晚上时间,反复翻看技术书籍、复习培训要点,硬 啃专业知识。
翟必兴的黑咯咯乌鸡场
第一次搞孵化,他对自己“不放心”,决定 先到邻镇的一家孵化大户做“义务工”,学习 温控、落盘、照蛋、消毒和鸡苗保温、喂养、 防疫等技术。用三周时间,他完整掌握了孵化 技术,合作社第一批乌鸡种苗孵化便成活了 98%,5000只鸡苗被周边养殖农户一抢而光。
兴奋之余,翟必兴不敢掉以轻心,生怕鸡苗出现问题。他每隔一天就电话询问农户养殖情 况,但凡有点异常,就会紧张地赶过去,甚至还自掏腰包送去养殖技术资料。孵化的鸡苗越 来越受欢迎,他给自己定下了“三不原则”, 做到“日龄不足不送,防疫不做不送,弱苗不 长不送”。鸡苗质量有保障,售后服务跟得 紧,让大户订单接续不断,年底便被认定为略 阳县乌鸡孵化定点基地,当年孵化鸡苗8万多 只,收益15万元,随后吸引12户养殖户加入合作社。
尽管孵化搞得红火,翟必兴最大的心结还是 把乌鸡养殖搞出名堂。于是,他学会自己提纯 乌鸡种鸡、自己优选孵化种蛋,既供应优质鸡苗,又出售优质商品鸡,形成“保种选育、孵化扩繁、规模养殖”一体发展。
现代人追求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翟必兴琢磨 起了生态养殖。他与合作社养殖户们商议,采 取山地林下放养模式,提高乌鸡品质。当年秋 季,他与妻子围起山林,放养6000只乌鸡。出 栏后,食用口感受到好评,鸡肉经专业机构检 测,营养指标大幅提升。这批林下放养乌鸡养 殖周期虽有延长,但成本减少近15%,比圈养 鸡每只还能多卖5块钱。很快,合作社整体实施 林下放养,共流转林地80余亩,散养乌鸡2万 只,当年出栏1.5万只,销售额110多万元,获 利近25万元。
社员有了收入,翟必兴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他参加了略阳县第一届青年创业大赛,获得了 一等奖。陕西秦脉农业公司负责人主动找他合 作,以“公司+合作社+农民”的模式养殖乌 鸡,销售渠道有了稳定支撑。
能多帮一个是一个
2017年2月,邻镇左腿致残的贫困户吴国忠 蹒跚登门,说自己打工没人要,想和翟必兴学 习乌鸡饲养技术。同样的经历,翟必兴感同身 受,当即决定将其拉进合作社,免费提供鸡 苗、药品,并高价回收乌鸡。当年底,吴国忠 赚了8000元。他提着腊肉感谢翟必兴:“多亏 你拉我一把,不然我真的无路可走了。”
这件事深深触动翟必兴,他感到自己过上好光景,有能力帮助别人,以后能多帮一个是一个。在2018年全镇新型经营主体带贫座谈会 上,他承诺在全镇挑5户特困户和20户缺劳力贫 困户纳入合作社,通过乌鸡代养和就地务工年 收入3000元以上。
话说出来就要算数。随着合作社规模扩 大,社员增加,乌鸡数量逐步增长,翟必兴盘 算着怎样拓宽销售渠道。他背上行囊,在周边 大城市进饭店、跑超市、逛农贸市场。在成 都,他为了见一位老板,冒雨在楼檐下站了三 个多小时,浑身漂湿,老板被他的执着打动, 但对乌鸡品质还有疑虑,他灵机一动,用微信 视频连线一户贫困户社员,展示乌鸡在林下啄 草吃虫的场景,老板当即答应试用他的乌鸡。 凭着闯劲和韧劲,他先后拿到成都、西安、天 水等地5个长期供货订单。
农村电商的兴起,让翟必兴敏锐地瞄向了 网络销售。在帮扶干部和县电商办帮助下,他 反复琢磨尝试,推出了速冻乌鸡、盒装鸡蛋、 鸡杂熟食等主打产品,并学会淘宝网店,请人 开发微信销售小程序,还积极申报入驻832国家 消费采购平台。
三年的艰苦创业,翟必兴的乌鸡产业蒸蒸 日上,不仅在2018年光荣脱贫,摆脱了自幼相 随的贫困阴影,还带动周边贫困群众抱团发 展,踏上致富新起点。
截至2019年,黑咯咯乌鸡合作社累计销售 额近千万元,带动贫困户180多户,通过订单回 收、入股分红、就地务工、土地流转等方式, 年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