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特刊 / 党建特刊 / 2020第9期 / 正文

锻造能打胜仗的精锐之师

——省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四项举措”夯实扶贫之基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0-10-15 11:25

●创新关键少数任用机制,充分发挥“三项 机制”激励鞭策作用,推动“优者上、庸者 让、劣者汰”。

●改进帮扶队伍派驻途径,通过因村选人、 严管厚爱、典型引路,选派市厅级后备干部驻 村帮扶,表彰省级优秀第一书记,实现对贫困 村的合力攻坚、拔点作战。

●开辟支部书记优选渠道,推动良人上岗、 庸人退出、能人回流,“一肩挑”比例增幅全 国第一,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受中组部肯定, 被评为全国扫黑除恶先进单位。

●构建扶贫培训综合体系,实行“责任分工 +精准培训+多维融合+优化服务+实践应用”, 培育了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攻坚队 伍。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陕西脱贫 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这是对陕西省决战决 胜脱贫攻坚的充分肯定和极大鼓舞。作为陕西省委组织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关键职能处室,组织一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 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 力、干劲”重要指示精神,把干部作为脱贫攻 坚的第一资源和致胜法宝,充分发挥参谋、协 调、调度作用,抓住关键人,抓在关键处,建 立健全扶贫干部队伍建设“四项举措”,全力 锻造尽锐出战、攻坚克难的扶贫主力军,为打 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过硬队伍保证。

创新“关键少数”任用机制 

建强一线指挥中枢

牢固树立“打硬仗当用硬干部”理念,牵头 制定的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指导意见》 16条措施里,把“加强贫困地区领导班子建设”放在第一位,并配合部内有关处室,紧扣 扶贫需求举贤任能,紧盯攻坚任务定帅选将, 让“一把手”成为“一把好手”,让“责任 人”挑起“责任重担”。

1.jpg

第一书记帮助群众销售农产品

—— 坚持“四个不摘”,以最严标准保持 主官稳定。坚决落实中央“摘帽不摘责任、摘 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要求,每年制定《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督查重 点》,通过政策提醒、任务移交、意见反馈, 协调相关处室严守“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党政 正职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政策底 线,对拟提拔的贫困县党政正职一律不予调 离、继续兼任,对需要调整的91个乡镇100名党 政正职一律先报备后任免,对不符合规定的 31名报备人选一律不予受理,同步对56个贫困 县党政班子进行定期研判和谈心谈话,确保了 各级扶贫“主官”牢牢坚守“主阵地”。

—— 落实“三个优先”,以最大力度充实 中坚力量。发挥联系纽带作用,一手抓需求对 接,一手抓资源调动,联合干部、人才、党建 等相关处室,对承担脱贫攻坚任务的吃劲岗 位,实行班子优先配备、人员优先补充、人才 优先引入,先后选派农业、金融、科技等领域 110名专业干部挂职扶贫副县长,争取中组部、 团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5批78名优秀人才来陕挂 职锻炼,推动1019名新招录乡镇事业单位工作 人员、993名选调生到村参与扶贫,在全国率先 实现1133名大学生村官全部事业身份兜底安 置、继续在镇在村工作,打造了一支素质高、 本领强、作风硬的脱贫攻坚生力军。

—— 用足“三项机制”,以最硬举措激励 担当作为。鲜明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将 “鼓励激励、能上能下、容错纠错”机制贯穿 扶贫工作全过程,发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牵头处室作用,直接参与督查考核,准确提供参考 依据,推动脱贫攻坚与目标责任考核、与领导 干部考核评价、与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三个 紧密挂钩”。全省通过运用脱贫攻坚考核和专 项研判结果,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13名县 委书记就地提拔,2019年对履职不力、不在状 态的3名县委书记进行调整,今年又对脱贫攻坚 排名靠后的3名县委书记、1名区长予以免职, 真正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

改进帮扶队伍派驻方式 

集结各方扶贫精锐

紧紧抓住帮扶力量选派、管理、保障等关键环节,做到政策精准、责任精确、措施精细, 努力将每支驻村队建成一个战斗组,实现合力 攻坚、拔点作战。

——因村选人,实现“派得准”。吃透掌握 贫困村现实需求和短板弱项,坚持“一把钥匙 开一把锁”对口选派驻村人员,通过第一书记 精准派、驻村队员组合配、包村干部统筹定, 推动党务干部进“弱村”、经济干部进“穷 村”、政法干部进“乱村”、科技干部进“产 业村”,派出单位同步实行人员选派、项目跟 进、资金配套、责任落实“四个打包”,实现 人到钱到项目到,打出驻村帮扶组合拳。目 前,全省9300余名第一书记、2.8万余名驻村 工作队员坚守奋战在扶贫一线,其中省直机关 选派市厅级后备干部和中长期培养对象210 名。

——严管厚爱,确保“干得好”。运用组织 部门牵头、扶贫部门配合、乡镇党委抓总、选 派单位支持、村“两委”协同的管理机制,指导各地健全驻村人员建档备案管理、日常考勤 登记、重大事项报告、定期选派轮换等管理制 度体系,下硬茬整顿扶贫底数不清、措施不 准、效果不优等问题,确保驻村帮扶干部人 在、心在、状态在。制定《关于激励关爱脱贫 攻坚一线干部的实施办法》,落实经费保障、 生活补贴、提拔重用、关怀慰问等关心关爱措 施,2019年市县乡累计提拔和进一步使用脱贫 攻坚表现优秀干部3014人。

—— 示范带动,力促“打得赢”。积极搭 建驻村帮扶干部的竞赛擂台、展示舞台,省市 县每年选树一批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先后表彰 优秀第一书记5100余名、其中省级表彰268 名,举办全省优秀第一书记和脱贫攻坚先进事 迹巡回报告会23场次,编撰发行的《第一书记 扶贫手记》入选“2019年农民喜爱的百本图 书”,依托《当代陕西》、“陕西先锋”微信 公众号对扶贫一线奋斗者跟踪报道宣传,通过 发挥榜样的力量,带动帮扶干部相互比学赶 超、奋力决战决胜。

完善支部书记优选渠道 

培育农村脱贫骨干

坚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 合起来,以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为着力点, 支持良人上岗,推动庸人退出,引导能人回 流,全力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 推进“一肩挑”,好中选优配强主心 骨。制定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办法,引 导县级组织部门下管一级、直管到人,大力推 动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通 过“留、选、引、任、派”多措并举,做到换届“回头看”调整一批、软弱涣散整顿优选一 批、届中缺额递补充实一批、优化干部结构配 强一批,2019年全省15965个村完成“一肩 挑”、占比94.3%,增幅位居全国第一。

——整顿后进村,优进劣出筛选带头人。紧 盯脱贫攻坚工作滞后、村党组织书记不胜任不 尽职等重点村,督促落实县级领导“村村到” 和包村整顿“四个一”措施,排查整顿软弱涣 散村党组织1596个,调整清理不合格、不胜任 村干部3048名,相关做法和经验受到中组部肯 定,在全国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推进会上交流发 言,省委组织部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扫黑除恶 专项斗争先进单位。

—— 清除空壳村,实践练兵育强领头雁。把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村干部致富带 富本领的“练兵场”,大力实施集体经济“空 壳村”清零行动,落实重点扶持、示范培育、 辐射带动“三步走”计划,探索创新产业带动 型、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异地置业型多 种 经 营 模 式 , 省 级 层 面 先 后 扶 持 4 9 个 县 的 1566个重点村先行先试,带动所有“空壳村” 用三年时间实现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转变,先 后培育柯小海、郭占武等一批优秀村党支部书 记,形成“输血”变“造血”、先富带共富的 生动局面。

构建扶贫培训综合体系 

锤炼过硬攻坚本领

坚持把“最能战的人”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 坚的先决条件,发挥既掌握扶贫干部培训需 求、又具备基层干部培训经验的“支点”作 用,撬动全省干部培训“大资源”,通过构建五大体系、狠抓扶贫培训,保证各级扶贫干部 肩上有责、心中有数、手里有招、战之有效。

—— 构建责任分工体系。推动扶贫干部培 训进入干部教育培训“大盘子”,明确“省负 总责、市县落实”的职责权限,形成组织和扶 贫部门主抓、党校和培训机构承办、重点业务 部门参与的“大培训”格局,凝聚了齐抓共管 的工作合力。

—— 建立精准培训体系。落实“六个精 准”“五个一批”培训主线任务,聚焦政策阐 释、疑难解答、实用实效,坚持做到培训对象 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开辟了分层分类 分批精准培训的新模式。

打造多维融合体系。推动集中培训与专题 培训相结合,理论授课与技能实践相结合,视 频培训与互动交流相结合,政策宣讲与实地培 训相结合,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培训的多维度 融合。

——优化培训服务体系。联合各培训主体 单位,夯实开发教材、强化师资、对接平台、 细化管理四个方面基础工作,将扶贫干部培训 纳入统计监测范畴、常态化督查范畴、成效考 核范畴,形成上有头、下有脚的扶贫干部培训 管理架构。

—— 拓展实践应用体系。坚持以成果应用 检验培训效果,配合干部教育处在全省均匀布 点打造扶贫培训实践基地,编制《脱贫攻坚政 策业务培训工作导引》,扩大操作实务、案例 教学、实地考察等培训课程占比,帮助各受训 人员实现学用相长、知行合一。近三年,累计 举办省级示范培训班52期、培训5300余人,市 县培训1502期、25.8万人次,培育了懂扶贫、 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攻坚队伍。


责任编辑:卫鲜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