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左 京 当代陕西杂志社记者
徐旻禾 当代陕西杂志社记者
赵娇娇 当代陕西杂志社记者
嘉 宾:
陈红星 旬阳市委书记
常 彬 旬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任兴斌 旬阳市金寨镇党委书记
陈分新 旬阳市棕溪镇王院村党支部书记
李海彦 旬阳市段家河镇黄桥村党支部书记
乡村振兴怎么干?各地都在想点子、找路子、出实招。作为陕南首个县级市,旬阳市有其特殊的发展实际:既要一手抓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又要一手抓乡村振兴,协调城乡关系,两者皆不可偏废,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
旬阳市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得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保障是组织振兴,只有真正将村级党组织建成引领农村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才能够在农村得以不折不扣执行,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被充分激发。
旬阳市村级党组织“两强一好”示范体系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而随着这一开放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其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协调城乡关系等的作用正在显现。
支书要有“口比利”
动口善言、动不能写
陈红星:我们提出的村级党组织“两强一好”分别指的是:支部班子强,支书能力强,党员作用好,每一条下面又有四个硬杠杠,支部班子要号召力强、带动力强、落实力强、影响力广,支书要思路清、口笔利、作风硬、反响好,党员要思想好、能带头、善奉献、群众服。我坚持用农村干部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定的这些标准既不是高高在上够不着边,但要想实现还必须再努把力,即要“跳起来摘桃子”。
那么这个示范体系如何来管理呢?我们用星级评定的办法来管理。创建达到省级、安康市级、旬阳市级、镇级四类示范标准,分别对应五星到二星级党组织,目标是通过二至三年的努力,让全市所有村级党组织均达到二星级以上,在村与村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当前阶段星级评定的最重要的目标在于带动村级产业发展,因此三星到五星级党组织的一个核心评定标准,便是建有县级至省级农业示范园区。
同时,“两强一好”示范体系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与全市乡村振兴“1镇22村6大样板”示范体系统筹推进。这些示范引领的村子对标抓好星级创建,科学打破贫与非贫的界限,既避免“撒胡椒面”,又能在村与村之间合理分配各类项目资金以及资源。如此一来,实现了用党组织示范创建引领村域发展、用乡村振兴成效展现星级示范体系建设成效,克服就党建抓党建和“两张皮”现象。
常彬: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村级党组织换届之后有些村子抓党建的意识不够、能力不足,导致村级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因此我们将村级党组织“两强一好”示范体系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来抓,将其作为抓手和引擎,破解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当然在推进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比方说,有省级园区的村本身基础条件比较好,但基础条件差的村怎么打翻身仗?作为组织部门,我们有责任协调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对于在乡村治理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村也要给予更多资金倾斜,帮助它们补齐短板,调动镇村两级的积极性,让村与村之间形成良性竞争。
任兴斌:文件发布后,我们镇村两级抓党建的意识明显提高了,许多村党支部书记反映这一标准体系给他们指明了工作方向,例如我们镇寨河社区围绕“两强一好”探索出了党性评议这条新路子。示范体系对于星级较高的村给予“统筹全市乡村振兴、苏陕协作、集体经济等各类项目资金予以倾斜支持”的政策,令各村十分振奋。
振兴乡村要靠“两帮人”
老黄牛、生力军
陈红星:我无论走到哪个村都要先跟村支书聊一聊,试一试他的口和笔到底利不利,而且我会跟他讲:你要尽好你的职责,因为你是保证这个村子稳定发展、百姓生产生活有序进行的第一责任人,支书是领头羊、支部是堡垒、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你要想办法让大家跟你一起画“同心圆”。为什么要提村支书“口笔利”呢?这是我们旬阳当地的土话,乡村振兴对村支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面对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你必须要有自己思路、敢于硬碰硬,而且你得善于组织和发动群众,否则如何能有效推动村上的工作呢?
我们举办“两强一好,率先振兴”村级党组织书记擂台赛也是想向大家释放一种信号——村支书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支强大力量。现在我们村支书队伍的结构是老中青三结合,关于这支队伍的出路问题我们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在“两强一好”示范体系星级评定结果运用中明确规定:对于连续两年被命名为四星、五星级示范党组织的,村级党组织书记优先推荐参加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考录镇机关公务员;连续三年被命名为五星级示范党组织的,村级党组织书记从第四个年度起在连续命名五星级党组织期间按照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副职工资标准发放村(社区)干部补贴。
总之,尽最大努力给大家创造条件,年纪轻、文化高的“新”支书可以走考公务员这条路,年龄大的“老”支书我们保证给大家提高待遇、评优树模,在养老上予以保障,激发村支书们干事创业的激情。
常彬:我们通过对全市村支书来源做分析以后发现,本村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退役军人占的比重较大,返乡能人以及本乡本土毕业大学生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在村干部队伍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下出现了一个很令人感动的现象:老支书们十分重视培养接班人,许多年轻人到村上之后先被安排在村文书的岗位上进行锻炼,积累一定的威信和工作经验后再接棒担任村支书,这与“两强一好”示范体系的要求不谋而合。我们要求村级党组织至少储备两名30岁左右、大专以上学历的后备力量,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35岁以下党员。
与此同时,王院村“乡村振兴学堂”的开办又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村支书队伍“老带新”“新促老”的良好氛围。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是我们的老典型,是很多年轻支书心目中的楷模,他的二次创业本身就在激励着村支书群体。而王院村“乡村振兴学堂”作为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场所,让老支书们的好作风、好传统被传承下来,年轻人对于产业发展独到的眼光和创新思维也在这里得到肯定与传播。
陈分新:在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平台,十年间我提出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干部待遇、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等建议,我们村党支部书记既能管村里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参与到关乎国家发展的大事中去,我们这个群体是有出路的。但我也常常问自己,作为六大样板村之一,我们村集体如何增收?如何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反思过自己对新生事物带有的抵触情绪,比如我就不大会玩抖音,但市上领导鼓励我,要学会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示王院的发展变化。现在我们两个驻村干部在帮忙运营我的抖音账号,已经积累了19万粉丝。下一步我在考虑直播带货,把我们旬阳产出的好的农产品推介出去,帮村民增收。
区域发展应有交互思维
城乡“互补互动”关系
陈红星:2021年8月26日,旬阳市成立大会举行,撤县设市成为旬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县级市在考评体系上有些不一样,它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块的占比要高,安康市委给我们定的目标是要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上树标杆走在前。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同时用力抓好乡村振兴,而且两手都要硬。
只有确保农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把农业基本盘稳住了,才能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基础条件;与此同时,城镇的人气和基础设施可以带动乡村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如此良性互动,既有助于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又有助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我们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制定了“生态优先、工业强市、三农强基、兴文强旅”四大战略,盼望能够早日实现旬阳经济的全面崛起。
常彬:从长远来看,县域经济发展应当城乡一体思维。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那么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必然要与现代工业相结合,而反过来许多位于工业园区的产业与一产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比如富硒食品、烟业综合利用、中医药等。因此我们推动村级党组织“两强一好”示范体系建设的同时,也萌生了支部联建、产业联盟的想法,并且正在积极推动。
李海彦:我们旬阳曾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蚕茧之乡,农村有“勤养猪,懒养蚕,四十八天见现钱”的谚语,近些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已经很难见到养蚕户了。现下我们村正面临着重大的机遇期,几条主要的产业路即将全部修通,汉江大桥完工后我们的区位优势凸显(距离安康与旬阳均不超过半小时),所以我们村“两委”班子经过慎重讨论后决定“复兴”蚕桑产业。但我们会完全使用现代企业的发展模式,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