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2年 / 第24期 / 正文

既要“好好说话”,更要“好好办事”

——怕就怕在“嘴甜心不甜”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3-01-05 12:02 作者:于晓

规范“外表仪容”和“服务用语”,还只是“表面功夫”,是基本规范。真心为民,提高办事效率和办事效果,才是根本。

 

江苏南通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近日推出《政务服务窗口人员能力规范》,其中在服务禁忌中,对政务服务窗口人员的禁忌用语进行了明文要求,“不行”“不清楚”“怎么说不清楚”“我不是说过了吗”“看清楚了再来”等,都是政务服务中的禁忌用语。不久前,北京市地方标准《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能力规范》也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我不知道”“我不是说过了吗?”等拟入北京政务服务禁用语。

日常生活中,服务人员说出上述禁忌用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服务人员对业务不熟悉或业务能力较差,所以只能用蛮狠的态度掩饰自己的失误;也有可能是服务人员本身的职业素养不够强,对工作也不够认真投入,面对群众只想敷衍了事。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不可接受的,所以,用明文规定及时进行约束和规范,很有必要,也顺应了民众的呼声。

不过,比起“好好说话”,大家更关心的是,政务服务窗口能不能“好好办事”?比如,有网友就表示,某些地方的服务窗口的服务态度很好,服务人员的口中也从来没有禁忌用语,但一番折腾下来,事情该怎么办还是让自己感到一头雾水。可见,服务人员把话说得“好听”当然是好事,但能不能尽心尽力地为群众办事,才是老百姓最需要的服务。

因此,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怎样设计更科学的评估方式和机制,实实在在地满足群众的办事需求。从当地推出的《政务服务窗口人员能力规范》看,其涵盖了仪表仪容、服务用语和服务禁忌等多个方面。以文件形式规范服务窗口人员言行举止的边界固然是对的,但毕竟“仪表仪容”和“服务用语”还都是“表面功夫”,怎样考察服务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办事效果,或许才更应该是相关规定关注的重点。

如果真要在服务用语上下功夫,也不妨让服务人员把办事流程和材料说清说透,同时要求服务人员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耐心。相信,这才是老百姓最希望得到的,也是最实在的服务。其实,很多时候,群众的要求并不高,也并不需要服务人员过分的“殷勤”。既然是严肃的工作,就应该公事公办,强调政务服务的实效。“我不是说过了吗”被列入服务禁忌用语,是对办事群众心灵的抚慰,但要让老百姓真正舒心,归根结底,还要看事情办得如何。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