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土壤样品溶液进行Hg和As含量配制
在我省2023年一季度重点项目观摩活动中,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项目备受关注。
科研人员观察不同土壤对小麦成长的影响
两年前,杨凌耕地保护中心由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共同组建。旨在推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高标准农田技术创新和工程化研究,提出改善耕地土壤环境、提高耕地质量水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田整治建设的质量标准体系,立足陕西、服务全国,提供不同地域、不同作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解决方案。
技术人员对土壤进行采样
两年来,中心通过延链补链、双链融合,积极探索“杨凌良种+绿色农化+农机农艺+订单农业”的农业产业服务体系,打造“杨凌农科”全产业链推广服务品牌,为支撑和服务国家粮食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供样本。
土壤样品入库
在杨凌耕地保护中心,农田设计师立足陕西、服务全国,致力为不同地域、不同作物提供高标准农田建设“样板间”,打响了中国耕地“保卫战”。
核对土壤样品信息
“我们应用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固沙造田技术,通过在毛乌素沙地风沙土里添加富含粘土矿物的砒砂岩,从而达到对风沙土的治理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目前在毛乌素沙地推广应用了200多万亩。” 中心科研人员师晨迪说。
土壤样品打包
中心常务副主任卓涛介绍,2022年他们全面完成了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试验基地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建成了土壤馆、耕地土壤样本库等,入库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约11.4万个土壤样品、1000多个土壤剖面。这为国家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质量提升、农业与双碳、数字化监测监管等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