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校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要求,持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掌握运用,把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工作方法,不断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切实担负起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
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提升政治能力
知为行之始,学为用之先。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大书,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终身必修课。主题教育政治站位要高,首要任务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全党更加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主题教育理论学习要深,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研读《习近平著作选读》等四本必读书目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四本选读书目,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实践要求,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领会,不断锤炼党性修养,把牢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提升政治能力。
老师为一名毕业生拨穗
提升政治能力,是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领导干部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政治原则,提升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
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要原原本本、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政治内涵,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分析问题,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师生为重,以育人为本,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晰明辨行为是非。
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要心怀“国之大者”,担当育人使命,在理论学习中加深对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结合点的深刻领会,善于从繁杂问题中把握高等教育的规律性,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善于驾驭复杂局面,凝聚社会力量,在落实高等教育“四个服务”中引导师生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把握科学思想方法,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提升思维能力,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要求。高校领导干部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作为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
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战略思维能力,“每个时代总有属于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的认识、准确的把握、正确的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聚焦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等方面的问题时,要在科学分析国情、省情、校情的基础上,从战略层面对本领域未来工作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判断,从事关全局的关键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战略突破口,做到因势而谋、因势而动。
坚持唯物史观,提升历史思维能力。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高是非鉴别的洞察力,以历史定力分析现实问题,在历史逻辑中寻找支撑现实的依据。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工作、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高校领导干部要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找出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做到借鉴过去、应对现在、放眼未来。
坚持统筹谋划,提升系统思维能力。用普遍联系、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思维认识教育事业,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巩固巡视整改成果和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结合起来,系统谋划。把学校开展主题教育与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当前正在推进的学校工作结合起来,系统思考。将主题教育中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一体推进,坚持边学边查、边查边改。对标学校年度要点和“十四五”重点任务,梳理工作进度;对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明确短板漏项;对标师生意见,逐项逐条整改。将检视整改同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起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当前需要与长远建设、重点工作与服务师生统筹起来,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
坚持与时俱进,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破解学校发展难题与增强工作科学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断创新思维,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创新推动“三进”工作,创新思考“三进”工作进什么、怎么进,系统跟进党的创新理论最新发展,系统融进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要创新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精准推进课程思政,丰富实践育人模式,系统构建更加有效的思政工作体系;要创新方法路径,牢牢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使命任务和发展规律,夯实“三进”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点,开发思政网络传播能力,以创新思维不断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和挑战。
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实践能力
提升实践能力,是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领导干部要聚焦学校改革发展遇到的新问题,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着力增强推动发展、防范风险、服务师生的能力。
学以致用,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坚持学用相长,参悟透、领会准、运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办学治校规律,坚持不懈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提升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能力。突出学院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让党建引领的“大思政课”渗透到基层一线的神经末梢,内嵌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打通服务学生“最后一公里”,提升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凝聚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居安思危,增强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领导方法。高校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安全稳定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艰巨性,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突出“三早”,即风险隐患早防范、矛盾问题早发现、突发事件早处置,抓好抓实抓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要切实把凝聚民心作为意识形态的落脚点,以维护最广大师生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社会热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营造强大的正面思想舆论,引导师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师生至上,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求全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群众路线是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作为高校领导干部,要全面提升服务师生工作能力,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学生联席会,建立师生诉求收集反馈体系,着力解决一批师生急难愁盼问题;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经常到基层、到师生中去,察实情、问实效,找出制约学校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问题并及时解决;要坚持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紧扣学校“十四五”规划目标,以钉钉子的精神,保持定力,久久为功,真正干一件是一件、抓一件成一件。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