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以学增智”是根本任务之一。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对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深刻阐释了“以学增智”的科学内涵,强调“以学增智,就是要从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强调“要通过理论学习提升政治能力、提升思维能力、提升实践能力”,这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
提升政治能力,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提升政治能力、什么是政治能力、怎样提升政治能力”等重大问题,为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政治能力是党员、干部的首要能力,是履职尽责的牢固根基,也是管总的、管根本的能力,具有全局性、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概括来讲,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政治能力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主要体现在政治理想牢不牢、政治方向对不对、政治立场稳不稳、政治纪律严不严等方面。
提升政治能力,应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对领导干部来说,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掌握得越牢靠,政治站位就越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就越强,观察时代、谋划发展、防范化解风险就越主动。要多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点抓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理论上的清醒筑牢政治上的坚定。二是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胸怀“两个大局”,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炼就一双政治慧眼。三是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健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闭环落实机制,经常同党中央对标对表,及时校正偏差,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
提升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工作水平高低,取决于理论是否清醒、思维方式是否科学。思维能力决定工作能力,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科学思维是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效工具,是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桥”和“船”。对党员、干部来说,提升思维能力的实质,就是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来开展工作、指导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是世界观、历史观,也是认识论、方法论;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提升思维能力,就是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维方法,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
提升思维能力,应重点强化“七种能力”。一是战略思维能力。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二是历史思维能力。加强对历史的学习,深刻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总结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三是辩证思维能力。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是系统思维能力。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与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五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理念,冲破因循守旧的条条、破除惯性思维的框框、摆脱墨守成规的约束,勇于开辟“新赛道”。六是法治思维能力。增强法治观念,尊崇和遵守宪法法律,自觉在法治轨道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七是底线思维能力。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
提升实践能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与时俱进增强履职本领,既能善谋善断,又能善作善成。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富有强大的实践伟力,学习这一思想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提升实践能力,就是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托底,突出实践导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提升实践能力,应重点突出四个方面。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就陕西而言,当前要着力破解县域经济实力不强、民营经济活力不够、开放型经济规模不大、数字经济发展不足以及科创优势发挥不充分、大气污染防治成效不明显、农民收入总体偏低等问题。二是深化调查研究。针对制约陕西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和问题,深入高质量项目建设一线,深入营商环境一线等,了解情况、掌握实情、研究对策,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三是锤炼能力本领。新阶段新使命对党员干部能力本领提出更高要求,既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提高专业化水平。同时,又要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四是狠抓工作落实。抓落实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关键。要贯通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五个新突破”“四个着力”,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陕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党中央在延安13年,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延安精神是以学铸魂、以学增智的重要源泉,是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精神力量;明确要求陕西各级党组织在开展主题教育中要用好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我们要用足用活红色资源富集优势,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从红色资源中进一步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奋力追赶、敢于超越,努力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
(作者单位:陕西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