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确立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这既是政治上的高瞻远瞩、理论上的深邃思考,也是发展上的战略考量、路径上的科学规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于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望。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国之大者”,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三秦教育,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持。
着眼“根本大计”,赓续红色血脉。聚焦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大力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西迁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造思政“金课”,及时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纳入教育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持续深化思政课“大练兵”和“三级听课”制度,深入推动“大练兵”活动从思政课向专业课延伸,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增强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用好红色“资源”,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西迁精神,用足用好陕西丰富红色资源,充分发挥西安交大西迁博物馆、延安大学校史馆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红星陕闪”“小红专”等一批网络思政育人品牌作用,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牢牢守住意识形态前沿阵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深化党建“双创”,加大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力度,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开展全省民办高校“评星晋级、争创双强”,打造党建特色品牌,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师生组织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坚持优先发展,建设高教强省。坚持政策驱动、项目带动、协调联动、精准施策,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立足优势学科,主动融入和支撑区域及行业产业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需求,在“特色”上做文章、“发展”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更多“高峰”特色学科。实施省级“双高”建设项目,创新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等重点任务,充分发挥科教优势,组织高校积极承担“卡脖子”重大攻关任务和关键领域重大项目,加快融入秦创原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协同,形成校校、校企、校地协同发展新模式,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坚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错误倾向,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抓好“两件大事”,办好满意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做好促进公平、提升质量两件大事。推进基础教育提质攻坚,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发展素质教育,持续提升三秦百姓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统筹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启动“双优计划”建设,完成中职“双达标”任务。实施高职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改善职业本科学校办学条件。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进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夯实学校主阵地,推行“课堂革命陕西行动”。加大校外培训监管治理,健全非学科类机构监管体系,加大收费、资金、办学行为、从业人员全流程监管力度,坚决打击以众筹私教、高端家政等名义违规开展培训,坚决防止加重学生课外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