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3年 / 第5期 / 正文
论坛:

在建设农业强国中展现陕西作为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孙矿玲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3-03-16 16:0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新定位、新目标,加快推进三秦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省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守牢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抓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全面推进“五大振兴”。

QQ截图20230316160531.png

不折不扣保护耕地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近年来,我省持续用力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策“五配套”,2022年粮食总产1297.89万吨,实现“十九连丰”。但全省“三调”耕地较“二调”减少1/4,耕地资源紧缺,稳粮压力较大。新征程上,我们将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千方百计稳面积、提产能。一是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协同市县集中打造30个粮食主产县和20个保障县,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二是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加强“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运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粮食面积只增不减。因地制宜推广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深化“两项指标”认定交易,探索“企业带动、集体参与、农民收益”建管用良性运行机制,打造千万亩“吨粮田”和高产田。三是着力强化科技支撑。深化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三年行动,紧盯种子、农机、旱作节水等重点环节,持续推广小麦宽幅沟播、玉米密植高产等集成技术,在关中优质小麦和陕北杂交玉米等制种优势区建设和提升良种示范基地,在粮食重点县分区分类推广八种旱作节水模式,加快配套宽幅沟播、收割烘干等农机装备,全力提升粮食产能水平。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作为农业资源大省,我们将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重要指示,扎实推进“3+X”特色产业,坚持稳猪、优果、增菜、扩大肉牛肉羊,加快建设特色现代农业。一是保障稳定供给。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不折不扣落实265万亩大豆、80万亩复合种植、扩种25万亩油菜任务,切实拎好“油瓶子”;坚持不与种粮争地发展设施农业和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草食畜牧业,探索植物工厂、垂直农场和立体养殖,切实提好“菜篮子”;抓好强苗木、优布局、高效园、后整理、促营销、全链条“六大行动”,切实端好“果盘子”。二是促进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九大全产业链建设,加快“一县一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四级联创、“一镇一产”产业强镇做大做强、“一村一品”专业村质量提升,分级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平台。强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行长+链长”工作机制,实施龙头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和规上企业倍增计划,推进示范家庭农场省市县“三级联创”,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让农民深度嵌入产业链、更多分享增值收益。三是增强产业韧性。加强农业灌溉、防雹、仓储、冷链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防御能力。加大农业品牌培育和销售渠道拓展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保险向全产业、全过程发展。四是巩固脱贫成果。完善产业帮扶政策举措,配齐育强乡村振兴指导员,培养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打造一支过得硬、打得赢的产业帮扶队伍。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缔造幸福家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党中央立足统筹城乡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近年来,我省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接续推进五年整治提升行动,创新推出首厕过关制,新建改建农村户厕484.4万座,普及率达78.1%,93.5%的自然村实现垃圾收运处理,村庄清洁成为常态,农村变得越来越干净、漂亮。新征程上,我们将牢牢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村环境美丽宜居、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等原则,全力帮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是抓绿色发展、促和谐共生。推动化肥农药持续减量、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利用、粪污资源利用,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和黄河禁渔期制度,扎实做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二是抓环境改善、促美丽宜居。认真落实“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要求,扎实推进农村户厕改造任务,常态化开展户厕改造“回头看”,推进中心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生活污水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三是抓乡村治理、促和睦相处。健全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模式,因地制宜探索破除陈规陋习的有效办法,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办好农民丰收节,唱响新时代乡村文明主旋律。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振兴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征程上,我们将始终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一是有序推进土地二轮延包。准确把握“长久不变”要求,按照“大稳定、小调整”,严格落实97%以上顺延的底线。在有条件的地方,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开展“一户一田”试点,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二是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快建设信息平台,编制村庄规划,扎实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分类开展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三是实施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力所能及的财政项目,整合农村资源包装入市,推动合同专项清理、财务规范管理、扶贫资产移交,进一步厚植集体家底。四是推进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扩面。打造一批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更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