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3年 / 第6期 / 正文
论坛:

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贡献陕西工信力量

省工信厅党组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3-04-04 16:17

QQ截图20230404161311.png

洛南县的“光伏农场”  陶明/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这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确保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建设“增长稳、产业强、技术新、效率高、有活力”的现代工业体系,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贡献陕西工信力量。

以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引领,持续增强产业链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实现我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下功夫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开展24条重点产业链核心技术产业化揭榜挂帅,推动“卡脖子”补短板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解决制约产业发展“难点”“堵点”,促进应用研究与产业化高效对接。二是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551”企业数字化转型特派员行动,大力推动企业“上云用数”。三是推动工业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方案,实施“千企百亿”技术改造专项行动,加快推动有色、钢铁、建材、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充分激发企业创新创造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实现我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一是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工程。打造“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平台体系,优化省级创新中心建设布局,推进重点市区、重点行业、重点产业全覆盖。二是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积极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开展千项重点新产品研发、百项“陕西工业精品”遴选行动,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研发应用,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实现陕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贯彻中央精神,引导帮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轻装上阵、甩开膀子大胆发展。一是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推动民营企业扩增量、提质量。开展新一轮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认定工作,树立一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推广典型经验。二是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启动“十行千亿惠万企”专项行动,全力支持工业企业、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质效提升。整治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行为,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县域统筹。实现我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引导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和自身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一是推动县域工业集中区提档升级。按照“一县一区、一区多园”原则,及时解决县域工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下功夫推进县域工业稳定健康发展。二是全力推动“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走深走实。通过科学精准的评价和结果合理有效利用,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