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4年 / 第2期 / 正文

分“层级”诊疗

——扎堆就医是看病难的“病根”,得疏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4-02-05 18:59 作者:本刊记者 刘甜甜

小医院门可罗雀、大医院人满为患。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其重点在于提升县域医疗水平。

近些年,城市医联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特色科室创建,全科医生培养等举措,都成为医改的典型做法。

给县级医院找“医靠”,改变其设备一流、医生技术却有限的现状;指导乡镇卫生院走出“轻诊疗”误区;给乡村医生编制,稳定基层医疗队伍……

渭南市这些医改举措,让看病难问题得以缓解。

县级医院的“医靠”

“退休了想回咱县医院,不知道人家欢迎不欢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麻醉科主任赵斌江的一席话,让史慧绒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史慧绒是大荔县医院的党委书记,赵斌江是大荔人,拥有40年麻醉经验,经他麻醉的手术病人零死亡,最擅长处理危重症、心胸血管、老年、小儿等病人的麻醉及呼吸机治疗。他退休后想回到家乡,为大荔的医疗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北京世纪坛医院蔡建良教授在大荔县医院做带教指导

基层医院最缺的就是人才,当然欢迎!一次到北京出差,史慧绒连夜到访世纪坛医院。一了解才知道,赵斌江在岗时是赫赫有名的主任医师,退休后更是抢手,高薪聘请纷至沓来,就在谈话间隙还不断有人打来邀请电话。史慧绒庆幸的同时也敬佩他要回乡的想法。

如今,赵斌江每个月在大荔驻地帮扶半个月,他不仅精于麻醉专业,对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也称得上是专家。一到大荔,他便从医疗规章制度建设、新技术开展流程、设备使用,甚至是病历书写、查房等方面开始提升,他的目标是希望县医院的医疗、科研、教育齐头并进。为此,有人还开玩笑地说,“我们就是个二级医院,你咋用三甲医院的标准来要求。”他笑而不语。

很快,赵斌江的专业能力就一次次刷新大家对他的认识。

这个麻醉医生的背后站着一支外科手术“天团”,与他一起到来的还有,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肿瘤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李雁,其博士后、主治医师于洋,他们完成的一台台代表着国内高水平的外科手术,让大家开了眼界。

2023年7月20日,北京的夜晚狂风大雨不断。刚结束一天的门诊工作,李雁没有停歇便赶往机场。因为天气原因飞机晚点,直到第二天凌晨,他才顺利到达大荔。稍做休整又是忙碌的一天,义诊、做讲座、看病人。时间来到第三天,李雁早上7点进入手术室,晚上6点出来,11个小时的奋战,挽救了一个危重症病人的生命。

在来大荔县医院之前,54岁的雷阿姨就被确诊为盆腔包块、卵巢癌,不幸的是病情已经恶化,看了很多医生,他们都给出令人绝望的判断,“可能下不了手术台”“可能生命只剩三个月了”,雷阿姨的儿子情绪激动、难掩悲伤。当听到县医院有北京来的专家,他们又看到了希望,在李雁的团队看来,病情还不算太重。

经过李雁、赵斌江、于洋等人会诊,雷阿姨决定接受手术。开腹子宫次广泛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大网膜阑尾切除术、输尿管松解支架置入术……11个小时,大大小小十几个手术环节,雷阿姨挺过来了。

李雁要返回北京了,在走之前他特意看了病人。史慧绒清晰地记得,她的医务科主任激动得语无伦次,“你快看,这才第二天,病人已经坐起来了!”说完又打开手术视频,一遍一遍地看。

请专家进来的同时,他们还会给特殊病人联系更好的医院。一位做过三次癌症手术但都失败的病人,来到大荔县医院。经过会诊,他被送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当天去便被收治,十天后出院回到大荔做后续治疗。

对赵斌江按照三甲医院的标准帮扶县医院的做法,原来持观望态度的人有所改观,并且愿意抱着积极的态度求给予配合。郭卫东是西安唐都医院的下沉医生,他认为,“患者不动、医生动,首诊在基层、复杂病例远程会诊、疑难急重患者转诊无障碍的医联体服务体系,是我和赵斌江一致的目的。”

2019年,我省开始进行医联体建设,唐都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结对帮扶大荔县医院,无论是科室共建,还是医疗资源下沉,都扎实落地。目前,郭卫东进入第二阶段帮扶,原来一个阶段三个月就可完成任务,“但基层有病源就有事可做,有事可做我就不能走。”

脊柱微创术是郭卫东的强项,却是大荔县医院的薄弱环节,这个领域目前已经进入微创时代,不仅要把病治好,还要尽量不给患者带来创伤。

在唐都医院的工作中,郭卫东积累了1000多台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经验,这类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做完两三个小时患者便可下地,病人自付费用只需3000元左右。

郭卫东等一众下沉医生不仅将新技术带到县医院,弥补了科室空缺,还在竭力培养年轻医生,这是县级医院提升医疗水平的关键。

对于这一点,来自省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戴云有深切的体会,他12年前就曾到基层帮扶过,那时就觉得县级医院无论从医疗器械,还是住院条件都不输许多三甲医院,但中层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市、省大医院“虹吸”效应明显。

“县里对新技术的掌握比较滞后,如果年轻医生有我们站台撑腰,进步是很快的,我的徒弟还一直在说,再也不用看着书本治病了。”戴云说,这是让病人能够相信当地医疗,不用旅途劳累到外地看病的主要因素。随着国家医保、医疗政策上的不断优化,在县医院看病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离家近,费用少,用药方便,住院条件好……这些在大荔县医院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有的癌症患者,选择在一线城市的大医院做手术,回到大荔县医院化疗,县医院化疗操作越来越规范,病人可以放心,再不用来回奔波。

近些年,随着大荔县医院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渭南市卫健委已经将它纳入三级医院管理。这代表着,患者在此可以享受到三级医院的治疗水准,但费用还是二级医院的收费标准。“不仅是我,省级多家医院都有明显的感受,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让更多患者留在当地了。”戴云说,原先医联体只考核上转病人的比例,但从这两年开始,已经在统计下转病人的数据,这对落实分级诊疗来说,无疑是一个好现象。

乡镇卫生院更忙了

见到汪洋时,他难掩激动地说出两个数据,到2023年8月为止,卫生院门诊量累计达到5000多人,出院人数300多人。而在以前,全年的门诊量只有几百人,出院人数十几年加起来都没这么多。

韩城市新城社区爱国卫生月义诊活动

汪洋是韩城市芝阳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在基层待了很多年,他最了解这两个数据对于一个乡镇医院来说代表着什么。这些年,国家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不断增加,给孕妇发叶酸,给65岁以上老人体检,给慢性病、精神疾病患者做健康管理……老百姓的健康有了多重保障。

乡镇卫生院作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枢纽,一直在扎实地落实着每一项公共卫生任务。但同时汪洋也发现,“重公卫、轻诊疗”的现象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医疗可以说是搁置的,力量都集中在公共卫生上。群众觉得基层医生看不了病,我们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

实际上,公卫和诊疗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轻诊疗”只会让群众对基层医疗产生信任危机,不利于分级诊疗的落实,汪洋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他想改变现状。

当自身水平有限时,汪洋选择寻求有力的帮手。与韩城市人民医院取得联系后,中医科科室共建便展开了。每逢芝阳镇赶大集的时候,两家医院的医生都会摆出桌子、带上仪器,在街上义诊。

免费看诊、针灸、理疗,群众来卫生院不再只是体检、打疫苗。一段时间后,卫生院年轻的中医大夫可以单独接诊,指导患者用药。病人从信任市医院转到信任卫生院,第一步算是小有成效。

2022年9月,韩城市三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正式挂牌成立,三家市级医院作为总院帮扶乡镇卫生院,从人才下沉到技术指导都有了明文的规定,关系建立起来后,一次全方位的指导开始了。

从科室建设到全面医疗,从病历书写到感染体系建设,从检验检测到门诊医疗……“你看那台血常规检测仪器,以前只有体检才用,现在可检测项目从十项增加到20多项。”汪洋说,“现在能理解门诊量和出院人数上涨的意义了吧,基层医疗水平提升,真正得实惠的还是老百姓。”

县域医共体的目标是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正在进行着一场“双向奔赴”式的联动协作。

澄城县寺前中心卫生院位于县城东南方向,距离县城40分钟车程,同时毗邻合阳县、大荔县,镇域范围有108国道经过,平常人流量大、病源多。从全县的布局来看,这是一个重要的医疗次中心,是医共体体系内不可或缺的小原点。

2023年3月8日一大早,北洼村村民韩水仓被儿子紧急送到卫生院,“医生,快看看我爸,从昨天下午开始胸闷、头晕,还不停冒冷汗,这是咋了?”

医生初诊是心脏疾病,迅速安排了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韩水仓为广泛前臂心肌梗死,需要立马溶栓。医生一边给他口服双抗药品、吸氧、打活血药,一边将检查结果传到县医院。

“溶栓的最佳时间是在四个小时以内,我们具备检查和判断结果的能力,但药品更换过一次,在用药上还需要技术指导,只能迅速联系县医院。”寺前中心卫生院院长姚宏升说,县医院的救护车到位后,他们的医生现场立马溶栓,并迅速开启胸痛病人绿色通道,转诊县医院开展后续造影、装支架等治疗,整个过程先诊疗、后收费。

经过救治,韩水仓状况良好。这场争分夺秒的生命接力赛得益于“心电一张网”发挥的首诊作用,得益于胸痛单元的前哨作用,以及医共体总院和分院的有效联动。放在以前,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可以说几乎没有联系,更谈不上协同治疗。

对于急性胸痛患者来说,早识别、早呼救、早确诊十分关键,近些年这类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基于这样的背景,澄城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联合寺前中心卫生院建成胸痛单元,打通胸痛救治堵点。快速诊断、数据共享、无障碍转运……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一个个高效规范的胸痛救治流程正在形成。

“目前的医保政策,越往基层,看病和住院的报销比例越高,起付线越低。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让这个政策有机会落到实处,不然,为了治病群众会不惜花钱去到别的医院。”姚宏升说,这些点滴变化透露出:乡镇卫生院的角色定位正在发生改变,未来他们在巩固公卫的同时,更要加大力度提高诊疗服务质量。

2023年6月,对于大荔县朝邑中心卫生院来说值得铭记。在这个月,卫生院通过了“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的验收,这是国家卫健委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分级诊疗体系的重要举措。这代表着过去三年,大荔县医院与卫生院的医共体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朝邑中心卫生院院长杜学英介绍,这几年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从科室建设来说,过去只有中医馆,现在康复科也得到完善,对于脑血管后遗症、肢体障碍患者来说方便了许多,他们可以随时来做康复锻炼。还有24小时心电图项目的开展,心脏病患者不发病几乎看不出来,这种情况下,实时跟踪和监测就显得十分必要。

要说最能展现水平的,手术室的创建算一个。“在县医院的帮扶下,我们从选址、设计开始做,付出了不少心血。”杜学英说,现在手术室可以承接一、二级简易手术,比如囊肿切除、阑尾切除、疝气手术、取钢板等,给群众带来方便。

乡医看病不再只有听诊器

停好电动车,拿起黑色助诊包,姬永军快步走进办公室灌了两杯茶水下去,解了一天奔波的渴。“这一车一包,都是我下乡的好伙计,宝贝着哩。”说话间他选好位置将助诊包放下,并保证可以随时看到它。

心胸外科医生会诊 新华社/供图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姬永军几乎每天都要入户为村民做体检、随访,时时查看家庭医生签约的病人,他们多为慢病人群,要经常量血压、测血糖,监督他们不能吸烟喝酒、要按时吃药。除此之外,注重个人卫生,学着运动、调整心态,也是苦口婆心要交代的内容。

姬永军是澄城县城关街道镇基村的医生,从入行到现在,他在农村行医近30年。这30年间,乡村医疗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卫生习惯越来越好;卫生室从无到有,甚至是标准化规范化;以前是单兵作战,现在是上下联动协同助诊;从看病为主到以人民的健康为主……

“说到变化,助诊包得算一个,它外面看起来平平无奇,里头却大有乾坤。”姬永军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这个跟电脑一样的屏幕是一台心电图检测仪,黑色小箱子里是机器人超声,像手机大小的机器可以用来做尿检……大大小小加起来,背包里的仪器可以完成26项常规检查。检查随时做,结果自动上传县医院,由县医院的医生协助做诊断。如果村民有需要,还可以在互联网医院挂号,进行远程诊疗。

这个助诊包被称为“行走的医院”,是澄城县2022年4月启动的新项目,由县医院牵头,将助诊包配给乡镇卫生院和距离较远的农村,村医带着它走访入户、行医看病。在仪器背后是一个连接了全国优质医疗资源的互联网医院,那里的医生有三甲医院的专家,有退休名医,有医生志愿者,他们根据值班表在网上接诊。

“行走的医院”让“大病不出县、看病不出村”的目标更近了一些,让村医看病不再只有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多了一些现代化的手段。“‘老三样’好用,可在稍微复杂一点的病情面前就不灵了。”姬永军讲述了他近期碰到的一个病例。

一天大早,镇基村的党阿姨急匆匆来到卫生室,“姬医生,你给看看,我这腿静脉曲张三个月了,县医院跑了、西安的医院也跑了,药按时吃了,可咋就不见好呢?”

姬永军观察到党阿姨的小腿有些红肿,看着不像静脉曲张,可具体什么原因导致的他也摸不准,于是拍了照片,在网上医院挂了号。接诊的是一位北京的退休专家,“你看皮温高不高?”“平常有没有脚气?”“有没有瘙痒挠来挠去的情况?”一连串问题问下来,基本可以确诊,是真菌感染引起的蜂窝组织炎,需要换药。

找出病因,姬永军也放下心来,赶紧跑到城关街道惠安卫生院申请买药。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远程诊疗,党阿姨可能需要花一天甚至更长时间,再跑一趟县里或是市里的医院,多出很多花费。

“现在村民看病几乎不需要跑来跑去,有问题了微信上一说,我们看不了的就立马在网上医院挂号了。”惠安医院副院长廉红民说,这种方式对失能、卧床的病人更是友好,省去很多麻烦。

就在前不久,附近社区有一位做过腰椎手术、一直卧床的病人,突然出现胸部疼痛的症状。接到消息,廉红民立即带上助诊包上门,通过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在县医院医生的协助下进行药物治疗。

整个讲述过程中,姬永军和廉红民都不避讳一点,“行走的医院”对基层医疗的缺陷和医生的水平,起到很大的弥补作用,“我们拿不准的有人帮忙把关了,学到了很多书本上看不到的医疗知识。”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