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4年 / 第2期 / 正文

解读陕西2023年经济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4-02-05 19:28 作者:本刊记者 宗禾

1月26日,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西安开幕,省长赵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33786亿元,增长4.3%。这标志着陕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内生动力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1月26日,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西安开幕  冯雪峰/摄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上下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四个着力”等重要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动摇,扎实推进“三个年”活动,随着各项政策措施持续发力显效,全省经济恢复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中前进的特征,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

生产供给持续复苏,经济回升向好

从一产看,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全省上下积极开展以秋补夏工作,全年粮食单产和播种面积双双提升,产量首次突破1300万吨。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油料产量增长7.6%,园林水果产量增长5%,中草药材产量增长9.9%,经济作物生产形势良好。从二产看,工业生产稳步回升。能源工业优势持续巩固,在上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长4.6%。制造业增势良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均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成为新的“陕西名片”。从三产看,服务业较快增长。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等接触型聚集型行业增加值快速增长,特别是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4.5%,带动消费市场持续复苏。现代服务业发展向好,陕西科教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势明显,1—11月增长21.4%;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

转型升级态势明显,结构持续优化。从产业结构看,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壮大。规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2426个,占比为30.6%、较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1.2%,较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从内需结构看,升级类、绿色智能类商品增势较好。全省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6%,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3.3%,智能手机增长6.3%。民生补短板投资加速推进,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48.6%,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40.8%,延榆、西延、西十高铁、西安东站、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速完善。从外贸结构看,一般贸易、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稳步提高,汽车出口表现亮眼,全年增长1.7倍,比亚迪、陕汽等汽车产品海外销售持续火热。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2.4%,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43.2%,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

繁忙的陕汽生产车间  李青/摄

市场需求持续改善,动能积聚增强。从投资看,高质量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制造业投资增势明显。全省聚焦2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一链一清单”推动产业链高质量项目建设,全省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持续上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4%,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二期、隆基乐叶高效单晶电池、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等项目投资大、进度快,为构建陕西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赋能,为陕西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从消费看,餐饮行业复苏势头强劲,旅游市场持续火热,全年接待省外游客1.09亿人次、同比增长2.7倍,带动规上文化艺术业、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成倍增长。同时,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也有力印证了消费市场的稳定恢复,2023年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012元,同比增长10.9%,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从进出口看,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陕成功举办,实现中亚五国通航全覆盖,中欧班列(西安)全年开行5351列,同比增长15.3%,十年来累计开行21405列,开行量、重箱率稳居全国前列,陕西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总的来看,全年全省经济运行展现出强劲的内生动力、发展韧性和增长潜力,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恢复态势持续巩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集聚增多。

聚力打造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2023年,全省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四个经济”, 聚力打造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技强省建设加快,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全省以秦创原为科创总平台,以“三项改革”为主引擎,一体推进战略科技布局和创新主体培育,科技创新已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创新发展活力迸发,2023年全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8万家,同比增长37%;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534家,增长33%;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4120.76亿元,增长35%。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增加值同比增长3.3%,其中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4%和6.7%。未来产业快速发展。增材制造产业链总产值同比增长19.6%,无人机产业链增长11.7%,光子产业链增长9.1%。

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全省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稳就业促增长,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8.2%,高于城镇居民增速2.8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为2.63:1,比上年缩小0.07。非公经济稳定发展,全年占GDP的比重为50.5%,稳居半壁江山。

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绿色发展加速形成。全省坚持“稳转控”调优能源结构,大力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绿。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全省规上可再生能源发电同比增长9.5%,占规上全部发电量的14%,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绿色低碳消费增势迅猛,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增长1倍,出口量增长11.5倍。高耗能行业增速趋缓,全年增加值增长1.1%,低于规上工业3.9个百分点。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放发展提质增效。全省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持续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经营主体快速增长。2023年,全省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99.06万户,同比增长20.6%,其中新登记企业增长8.8%,新登记个体工商户增长25.5%。新兴外贸市场发展壮大,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19.6%,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2.5%;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增长1.8倍、对俄罗斯进出口增长76.7%,呈迅猛增长态势。

民生领域保障有力,共享发展步伐加快。全省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持续聚焦就业、养老、医疗等民生重点领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动财政支出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保障坚实有力。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较快增长,基本医保政府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4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89元。居民收入跑赢经济增长。2023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7%,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全省上下紧扣“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要求,狠抓产业链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靶向用力、精准施策,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落地落实,全省工业顶住压力实现稳定增长,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总体呈现能源工业支撑有力、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新动能持续巩固的特点。

能源保供稳定有序,有力支撑全省工业发展。全省规上能源工业增加值稳定增长,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看,原煤产量同比增长2.3%,天然气产量增长4.8%,产量均居全国第3位;同时积极扩大电力外送规模,发电量增长7.1%,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贡献了陕西力量。

装备制造业引领增长,重点产业链发展提速。2023年,全省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其中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从产品产量看,我省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3.4%,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33.9%,充电桩产量增长1.2倍,已然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工业战新稳步发展。2023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快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9.2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5.0%,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0%。从产品产量看,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5倍,工业机器人增长23.5%,金属切削工具增长23.3%,变压器增长10.3%,新动能持续壮大。

总体来看,随着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发挥作用,我省工业运行克服了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等困难,生产稳步回升,彰显了我省工业发展的底气和韧性。下阶段,要进一步加快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持续提升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努力实现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