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5年 / 第8期 / 正文

绣花的男人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5-04-30 16:10 作者:本刊记者 冯雪峰

西安曲江“宝藏集市”,都市人在这里赏着落日、吹着晚风,逛着属于他们的“大集”。

刺绣虎头帽、手工绣花枕,来自关中民间刺绣与旁边摊位特调鸡尾酒、创意设计首饰、进口咖啡等显得有些特别。

夏璐璐(中)到老人家收取刺绣被面

夏璐璐带着“非遗”撂地摊,是内心的喜爱,也是职业的选择。“西安工程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到南方企业做过设计师,但还是执念关中的这些民俗文化,就回来了。”面对家人“男孩子怎么还绣起花了”的偏见,夏璐璐有自己的想法。

回到临潼,在家人劝说下夏璐璐考了教师资格证。当老师,是家人给他的长远谋划。可喜好怎么能这么轻易被“剥夺”呢?夏璐璐在西安摆起地摊,卖的是自己做的绣品,也有从关中农村收来的。

制作布老虎

孩童绣花鞋,花纹精致;布老虎造型精巧、颜色浓烈,既是靠枕又可当摆件;多层绣花被柔软喜庆……

“刚开始摆摊不懂,哪里人多哪里摆野摊,看见城管人员来了,卷起被单就跑。”不久赶上地摊经济、夜经济兴起,夏璐璐从野摊走进集市。

琳琅满目的手工绣品

在曲江“宝藏集市”,摆摊的大多是年轻人,逛集市也多是年轻人,刚开始夏璐璐心里嘀咕,“年轻人会喜欢这些老物件吗?”看着每天增长的收入让他坚定了信心,开始扩大范围找老艺人制作绣品。宝鸡、渭南的农村跑得最多,夏璐璐画好图纸交给老人,半个月后再去收货,加上自己做,货源充足的他还在闲暇时直播售卖。就这样一年下来,算一账挣了12万元。

“这不比当老师挣得多吗?”夏璐璐决定全职干这件既挣钱又喜爱的工作。也是从这时起,他心里萌发了拥有一个“关中绣品博物馆”的梦想。

夏璐璐对绣品的喜爱,源于自己从小的体验。奶奶刺绣手艺好,夏璐璐小时候穿的布鞋、衣服总是比别的小朋友精致一些,他最喜爱的是那双奶奶用边角料制作而成的袖套,“七八岁时候给我做的袖套,现在我25岁还留着。” 一双别致花纹的袖套,成了夏璐璐步入这一行的最初记忆,考大学,他特意选择了服装设计专业。

夏璐璐和绣娘讨论绣品

近两年,夏璐璐把 “摊位”搬回了临潼区相桥街道的老家,每间房子都塞满了各式各样的绣品。“这个12厘米长的布老虎是我自己做的,卖680元,但制作起来费时间,一个月做不了几个。”

通过建立工作室、做直播,销路越宽,货源也得跟上,靠自己飞针走线显然不够。夏璐璐发动关中56位绣娘,他送原材料与图纸上门,按时再去收货,“最远到宝鸡农村,除掉工资、材料、路费其实不赚钱,但很有收藏价值。”夏璐璐平均每年给一位绣娘付4000元左右报酬,虽然不多,但这些年逾花甲的老人既能展示手艺还能挣点零用钱。她们见夏璐璐到来,远远就会念叨“我娃来了”。

2022年,以夏璐璐为第五代传承人的“夏家刺绣”入选临潼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5年,入选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靠这几年的一针一线,夏璐璐在西安市区买了房,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但 “拥有一家关中绣品博物馆”梦想还没实现,“晚上飞针走线,白天穿行乡间”的他说:这个梦想一定会实现。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