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眉县积极探索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新模式,注重从摸清底数、教育管理、关怀保障入手出招,进一步推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更规范、更高效,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高飞不断线、有暖亦有为”。
全面摸清底数,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充分发挥网格力量,通过微信找、入户查、电话访的方式开展拉网式摸排,全面覆盖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各领域,摸清全县流动党员人数、流向和分布情况、从事职业等信息,精准绘制2750名流动党员“分布图”。各基层党组织建立流动党员“一对一”“一对N”联系制度,550名支委成员和党小组长按照分工与流动党员结成对子,与流动党员及其所属单位建立常态化联系,落实流动党员外出报告、返乡登记制度,对流动党员做到知心“不失联”。
精心教育管理,让流动党员“高飞不断线”。用活“云端课堂”灵活学,通过微信群、“学习强国”APP、“眉县先锋”公众号等载体,开展线上教育培训,及时推送时事政策、党务知识等学习内容450余条,确保流动党员学习同步、教育同频。结合党纪学习教育,通过快递邮寄、上门走访等方式,向流动党员赠送“红色包裹”。紧抓流动党员节假日“归巢”时机,对流动党员开展线下“集中补课”70余场次,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聆听专题党课等系列活动,“线上+线下”让流动党员时时可学、处处能学。
多方关怀保障,让流动党员“有暖亦有为”。按照就地、就近、就便的原则,不断强化阵地建设,建立110个流动党员党小组,明确支部副书记或支委委员担任党小组长,定期了解掌握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做到暖心“不缺位”。充分发挥各基层党组织号召力和凝聚力,引导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为村级发展建言献策135条,帮助群众完成“微心愿”65个,对55名有情怀、有能力、有口碑和表现优秀的流动党员,优先纳入村级后备力量重点培养,持续激发流动党员内生动力、促进党员作用有效发挥。
供稿:眉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