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荔县深入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聚焦“选、育、管、用”四个环节,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为村“两委”换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精挑细选“好苗子”,夯实后备力量根基。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支部推荐、党委考察的“三荐一考”方式,将人选范围拓展到“113”乡村振兴人才、致富带头人、乡贤能人、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八类人员”,注重从45周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中储备人才库,着力建强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工作、组织协调能力优、带富能力强的后备力量队伍,累计储备后备力量865名(“113”乡村振兴人才216名),提级储备“一肩挑”后备力量275名。
精心培育“壮筋骨”,助力后备力量成长。依托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平台,实行集中和分散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农学结合、半工半学”的教学模式,开展村级后备力量学历提升工作,共有50余名后备力量参与学历提升。开展全覆盖培训,健全“1+N”结对帮带机制,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强化跟踪管理,帮助干部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促进后备力量快速成长。
精细管理“疏枝干”,激发后备力量活力。坚持“日常管理+季度谈话+年终考评”的全链条管理模式,实行动态追踪机制,每季度开展谈心谈话,帮助后备力量疏导心理、解决难题。采取“听、查、看、访、评”的方式,从思想动态、工作实绩、发展潜力、群众口碑等方面对后备力量进行考评,对信念不坚定、群众不认可、实绩不突出等情况的,及时调整补充,由村党组织择优重新推荐优秀青年进行补充,确保后备力量队伍始终保持活力和战斗力。
精准发力“结硕果”,彰显后备力量担当。适时安排后备力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矛盾纠纷调解、产业发展等具体工作,累计开展政策宣传400余次、为民办实事650余件,群众满意度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显著增强。对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群众认可度高的后备力量,优先推荐进入村“两委”班子或担任村级党组织书记,累计有75名后备力量被补选进入村“两委”班子、10名“113”乡村振兴人才成长为村“一肩挑”干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强劲动力。
(供稿:大荔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