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陇县针对村干部队伍结构断层、人才难选的现实困境,聚焦选优、育强、严管三个关键环节,构建“链条式”工作机制,着力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群众认可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拓宽“储备链”,充实源头活水。紧扣“双好双强”标准,出台《陇县村级后备力量储备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三荐三审一备案”选才机制,通过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三荐并行”,村级初审、镇级复审、部门联审“三审联动”,组织部门备案入库的办法,积极从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产业发展大户以及本村大学生“五类人员”中摸排筛选优秀人才。县委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各村“下深水”摸排后备力量储备情况,各镇依托春节返乡、招商引资契机,通过座谈交流、项目观摩等途径招引在外成功人士和大学毕业生返乡发展。2024年以来,累计将208名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以及“田秀才”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储备库,平均年龄39.8岁,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占68.4%。
优化“培育链”,淬炼实干本领。紧扣后备力量成长需求,精心打造帮带提能、培训赋能、擂台强能相结合的立体化培育体系。建立一名村党组织书记与一名后备干部结对的“1+1”导师帮带机制,通过跟岗锻炼、参与项目建设、矛盾调解等途径,在实战实践中提升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带富致富的硬本领。从农业农村等部门择优遴选20名业务骨干组建“师资库”,搭建“理论培训+田间课堂+学历提升”的培训模式为后备干部成长蓄力赋能,今年以来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素能提升培训班11期450人,选派29名后备干部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和市级以上培训。定期举办“雏雁争先擂台赛”,采取“走村观摩+实绩展示+经验分享”的形式,引导广大后备干部在互学互比中壮筋骨、长才干,尽快成长为乡村发展的“领头雁”“顶梁柱”。
抓实“管理链”,激发内生动力。建立政治表现、日常实绩、民意评价“三个维度考核”以及选拔任用、跟岗锻炼、调整退出“三条路径使用”相结合的“三考三用”管理机制,根据考核结果将后备力量分为成熟型、潜力型、调整型三个类别进行使用。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的“成熟型”后备力量在届中补配或换届时优先按程序进入村“两委”班子任职。2024年以来,已有8人进入村“两委”班子,3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对综合评价良好,还需培养提升的“潜力型”后备力量,安排到书记、主任(助理),项目建设、民生服务等岗位“蹲苗”历练。对综合考评较差、群众认可度不高的“调整型”后备力量,及时清退出库,近年来累计有26人被调整更换,实现“能者上、庸者下”的动态循环,确保后备力量选得准、育得好、用得活。
供稿:陇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