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部工作 / 干部监督 / 正文

定边:创新“三位一体”闭环监督机制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4-29 15:40 作者:乔鸿雁 李博

近年来,定边县委组织部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创新构建“四象限”闭环监督体系,通过横纵坐标双向发力、四象限动态管理,将“社会+单位+家庭”三位一体监督拧成一股绳,形成立体化、全链条干部监督管理新格局,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走深走实。该机制运行以来,已纳入监督坐标系干部12400余人次,开展廉政谈话101人次,选拔储备“第一象限”优秀干部2800余名,信访量同比下降28.6%。

坐标系“立柱架梁”,绘就监督全景图

立足“横坐标强基础、纵坐标亮利剑”的设计理念,构建“一轴双驱”监督框架。一是横向责任轴。聚合组织部党员干部“双报到”、社会工作部“五级五长”网格化服务纪实、政法委“平安定边”数字画像、信访局等成员单位为载体,严格落实《榆林市加强干部“八小时之外”监督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深入开展“双报到”活动,明确成员单位对干部监督信息日常数据收集和报送,县干部监督室定期梳理汇总,及时反馈责任单位核实,对存在问题的干部,视情况采取谈话提醒、批评教育、函询、诫勉等组织处理措施,让干部引以为戒。二是纵向监督轴。贯通组织部干部监督、纪委监委“四种形态”研判、公安局治安数据共享、巡察办巡察反馈、审计局等成员单位为载体,充分发挥“12380”、举报、网络和短信等监督手段,对酒驾、信访举报、失信等红线问题实时预警。去年以来对3956名党员干部作出廉政鉴定,批评教育和处理817人次,严肃查处4起严重违纪违法案。

四象限“精准画像”,构建成长生态链

坐标系的概念,是为了说明质点的位置、运动的快慢、方向等的参照系。按照坐标规律,定边县委组织部将全县每名党员干部看作“质点”,把党员干部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四个象限中,划分为四个成长区间,建立“四进二”“二进一”“三警示”“一提拔”的“能上能下”四象限动态调整监督闭环机制。

第一象限“干部后备区”。为了建设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领导班子队伍,定边县委组织部建立党建联系点,全县划分为5个片区由部领导包抓,19名科级领导包抓19个乡镇,17名干部包抓17个社区,全面了解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情况,增强基层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双优”干部,优先纳入“第一象限”作为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培养。2024年以来在“第一象限”中择优提拔761人。

第二象限“干部观察区”。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充分运用容错纠错机制,一些干部因工作原因受到诫勉谈话、批评教育、通报等情况,建立受处分台账,将这部分干部纳入“观察区”,根据处分影响期设置观察期,通过“导师帮带+专项攻坚”促转化,观察期后可调整至“第一象限”。某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王某被暗访督查发现履职情况有弱项,组织对其进行约谈并召回,观察期2年内不能提拔使用,并让派出单位主要领导进行帮带,转化合格后重新回归提拔序列。

第三象限“干部警示区”。为了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形成遵纪守纪的高度自觉,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指导全县各基层党(工)委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对本系统、本领域的反面典型或典型案例进行剖析。2024年被纳入“第三象限”干部6名,均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公职(其中3人被开除党籍),发挥警示、震慑、教育作用。

第四象限“干部整改区”。2024年以来,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和处理817人次,对受一般党纪政务处分386人纳入“第四象限”实行“一人一策”跟踪管理,处分期满后经“三查三看”(查思想认识、查整改成效、查群众评价)方可进入“第二象限”,转化合格后纳入“第一象限”管理。

闭环链“靶向发力”,激活治理新效能

平面直角坐标系闭环监督体系实现监督成果“三转化”。一是转化为队伍建设指南针。探索建立“干部实绩档案”与“四象限”干部管理数据“双轨合一”,及时发现和解决干部工作中的问题,通过数据公开、评价客观,促进能者上、庸者下,实现干部队伍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二是转化为干事创业助推器。将坐标系数据作为干部选拔、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的重要标准,推动干部主动认领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等重点任务。三是转化为政治生态晴雨表。运用数据库生成单位“廉情热力图”,对“第三象限”人员集中的单位启动专项巡察。

“坐标系监督不是简单贴标签,而是用数据说话、让机制育人。”定边县委组织部将进一步探索通过“AI”“大数据”等载体提升监督精准度,让干部管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供稿:定边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