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部工作 / 干部教育 / 正文

陕西宝鸡:四项举措抓实“后继有人”培养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1-12-30 13:38 作者:​薛鹏 舒福丽

近年来,宝鸡市完善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抓实年轻干部选拔培养“育、选、管、用”四项举措,打造了一支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为事业发展“后继有人”奠定了良好基础。

强化统筹“多方育”。突出目标引领育,实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3123”工程,集中利用三年时间,在各县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同步推进,着力改变了年轻干部储备不足、数量偏少的问题。坚持党性基地育,依托党校、扶眉战役纪念馆、凤县革命纪念馆等党性教育基地对年轻干部进行轮训,集中轮训2000余人次。组织新任职科级领导干部赴延安培训、传承红色基因,切实为年轻干部补钙壮骨。加强现场教学育,通过现场业务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分领域分批次举办依法行政、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业务讲堂,对新提拔年轻干部教思路、教方法。今年县区换届后,组织40名年轻党政班子成员观摩54个重点建设项目,有效提振了干部抓项目、抓招商、促发展的精气神。注重实践历练育,积极组织年轻干部“走出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每年选派100名左右优秀年轻干部赴中央国家机关、发达地区、金融机构等实践锻炼;从市县区机关选派1800余名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历练,促进年轻干部在实践中经风雨、长见识、强本领,弥补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

严把标准“一线选”。选拔年轻干部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出台《宝鸡市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实施办法》,重点考量年轻干部政治理论素养、重大问题见解思考、为民服务意识、理想精神追求、家风家教5个方面内容,多维度精准掌握年轻干部政治表现情况,确保选出政治素质过硬、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年轻干部。将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任务一线作为发现识别年轻干部的“主考场”和“赛马场”,由组织部门领导带队,组成调研组赴基层开展专项调研,按照“基层推、实地查、深入听、现场看、综合评”方式,“撒大网”发现那些敢担当、善落实、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近三年在基层一线提拔使用年轻干部120名,形成了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

监督厚爱“精细管”。加强年轻干部日常管理,按照权限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实行一人一档、跟踪管理,动态记载素质能力、性格特征、工作实绩、问题短板等信息。推广干部不足提醒促成长制度,抓早抓小、抓苗头、抓预防,通过提醒纠正,防止年轻干部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

为新提拔年轻干部发放“关爱卡”300余份,一对一反馈考察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不足,使其知短板、明方向。今年以来,探索实行“导师帮带、揭榜破题”,为年轻干部建立帮带关系280对,通过领导点题、导师领题、团队解题方式,让年轻干部在“石上磨、事上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制定出台《在大战大考中鼓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十条措施》《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担当有为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引导年轻干部在实干实绩上竞争、在担当奉献中比拼。

打破常规“大胆用”。准确把握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成长进步的关系,大胆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在乡镇换届中选拔15名30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担任乡镇长,选调3名高层次人才充实到镇领导班子,选任53名大学生村官、村党组织书记、事业编制干部进入乡镇班子,为乡镇储备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县区班子调整中敢于打破论资排辈的条条框框,摒弃县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县区长一般由县区委常委转任的惯例和隐形台阶,放宽视野、好中选优、优中选强,13名能力过硬、堪当重任的副县级年轻干部直接重用为县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县区长。日常工作加快干部配备步伐,着力盘活干部资源, 2019年以来市委共调整干部18批次,一大批敢于担当、作风过硬、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目前宝鸡市储备优秀年轻科级干部472名,为2019年初的5.9倍,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能力素质持续改善,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显著增强。

(中共宝鸡市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