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部工作 / 干部教育 / 正文

礼泉:“四个聚力”推动远程教育 高质量发展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04-26 10:14

去年以来,礼泉县紧扣中心工作、强化“四个聚力”,创新载体、拓宽渠道、拓展内容,有力推动了远程教育巩固提升、赋能增效。

聚力规范完善,加强阵地建设。坚持把阵地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本着“规范、节俭、实用”的建管原则,统筹考虑、一体推进设施完善和功能拓展。一是完善硬件。针对设备、线路老化等问题,购置103台55寸液晶电视,统一配备了移动电视架、管理员信息牌、制度牌,对全县230个站点进行了规范化改造,达到省市要求标准。二是有效利用。在建立台账、分类归整、管理维护现有设施的基础上,积极整合、有效利用关联设备资源,引导相关部门和单位,实行一网多用、一站多用、一机多用,互利多赢。三是延伸站点。积极顺应形势发展,不断推进远教站点向非公和社会组织延伸,对礼泉海螺、陕西高科环保、礼泉民源医院等10个四星级以上“两新”党组织,实现了远教设备全部覆盖到位。同时,推进远教广场建设,定期播放远教视频,做到人群不聚集,学习“不打烊”,目前8个远教广场已投入使用。

聚力强化管理,锻造过硬队伍。坚持把管理队伍建设作为远教工作的重要环节,毫不松懈抓好站点管理员队伍配备、优化、管理等各项工作。一是选优配强。本着基本稳定、动态调整、优化配备的原则,不断从村干部、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入党积极分子中遴选人员进入远教队伍,保持了470人的管理队伍始终充满活力。二是加强培训。由县远教办负责,按照“半年+季度+临时”模式,对全县站点管理员进行2次集中培训;指导各镇(办)每季度开展1次培训,不断提升管理员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科学管理。不断健全完善基层站点AB岗管理制度,确保远程教育工作不空岗、不脱节,确保各站点网络畅通,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聚力拓展内容,提升培训效果。坚持导向第一、实用为王,不断加强远教内容建设。一是丰富课程。在坚持远教姓“党”根本属性,持之以恒推进党员干部理论武装的基础上,突出实用实效,广泛征集退役军人、回乡大学生、乡贤能人等群体意见,推出了“科学种养”“病虫防治”“市场信息”等课程,为农村党员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二是打造精品。深入挖掘、反复打磨,拍摄制作出一批拿得出、过得硬、叫得响的党员电教片。去年拍摄制作《共同致富》《活水之源》两部专题片,其中《共同致富》获第六届全省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三等奖、三类课件,进一步充实了远教资源库。三是扩大受众。充分利用远教“四上(上电视、上手机、上网络、上LED大屏幕)”平台,联合县电视台开通手机电视台,定期播放党建动态、远教节目,开设《礼泉党建》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及时推送党建新闻、领导讲话、经验交流、上级文件等内容,不断扩大学习覆盖面。

聚力学用转化,赋能加快发展。坚持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不动摇,积极探索网上教学与网下服务的无缝衔接,千方百计推进学用转化工作。一是推广技术。整合专家工作站、农广校等资源,对接各涉农部门制定培训计划,邀请各类专家人才,针对性开展政策宣讲、技术讲座等426场次,将远教站点打造成专家教授现场授课、乡土人才实地指导、农技人员学习交流、广大群众充电提高的综合型站点。二是推进转变。探索推行"远程教育+市场信息+网络销售"的发展模式,搭建技术推广、信息分享、实体体验的产销对接平台,全县建立电商服务中心1家,发展基层电商86家,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已带动销售黄桃、石榴、葡萄销售各类农产品1800吨,帮助群众增收3000余万元。三是建立基地。结合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全域旅游工作,按照‘远教建基地、基地联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模式,通过提供实践基地、技术保障、资金支持、市场服务等方式,先后打造了肖山石榴、昭陵武将山、骏马荣信、西张堡白村等种养殖学用转化示范基地13个,使之成为全县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中共礼泉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